[实用新型]一种岩石切割仪的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2067.8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5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翔;巴悦;曾顺鹏;刘雨婷;熊川洪;严骐;闫茜;章哲宇;冀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D7/02 | 分类号: | B28D7/02;F16L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切割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石切割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石切割仪的冷却油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岩石通常采用线切割,而岩石的线切割与常见的金属线切割具有很大区别,目前的岩石切割仪切割效率不高、切削质量不好,如切口处太过粗糙,切痕分布明显,严重影响了石材切割后的使用性能和美观程度。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于金属切削不同,岩石在切割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和粉尘,因此在加工时需要不断采用油液冷却、清洗,对油液喷洒的方向稳定性要求要高,而现有的喷油管容易弯曲晃动,使喷油管难以一直保持对准切割线,其安装稳固性较差,导致冷却、清洗效果不佳,而常见的软轴类管道时间一久因为振动、触碰也很容易移位,因此难以达到喷油管灵活度和安装稳固性兼备的效果,从而就难以保证油液的准确稳定的供给方向(从一定程度上讲,亦即流经切割线的油液流量)。另外,由于目前的油液通常是人工调节一个固定流量,而对于不同切削速度,其所需的油液供给速度(流量)是不同的,恒定不变的流量难以适应稳定切削质量的切削需求。通常,现有技术人员会忽视这两个问题叠加所造成的巨大影响,而通过改善切割线的质量来改善切削效果,使切割仪切削效果的改善始终处于一个瓶颈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切割仪的供油系统,该岩石切割仪的供油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切割仪切割效率不高、切削质量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岩石切割仪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和通过油泵相连的喷油管,还包括用于固定夹持喷油管的喷油管固定装置,所述喷油管固定装置包括与切割仪螺栓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自由端设有螺纹孔,且连杆在绕其铰接轴旋转至任意位置时均可保持静止状态;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指钳和第二指钳,所述第一指钳和第二指钳均包括呈C型的夹板和连接于所述夹板其中一个圆弧端上的连接板,两夹板的另一个圆弧端铰接,两连接板螺栓连接,以使得两夹板固定拼合成一个用于夹住喷油管的夹孔;在其中一个连接板的顶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在所述喷油管和油泵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与PLC相连,在切割仪带动切割线运动的传动装置上设有用于检测切割线切割速度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PLC相连,以使得PLC根据传感器检测的信息来通过流量控制器控制油液流量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对称布置的一对支座,所述支座包括相互垂直的均成板状的底板和吊耳,所述底板紧贴所述切割仪连接固定,两吊耳之间插有所述连杆的铰接端,压紧螺栓贯穿其中一块吊耳后紧紧地压在所述连杆上的盲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器为调节阀。
优先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主轴与齿轮变速箱相连,所述传感器设置于齿轮变速箱内壁上并正对其中一个传动齿轮的轮齿。
优先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主轴与齿轮变速箱相连,所述齿轮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套有塑料圆盘,所述塑料圆盘的端面上嵌有一圈磁钢,所述传感器为磁传感器且正对所述塑料圆盘,使得所述磁钢在转动时可正对所述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杆与夹持部上连接板之间的较为紧密的铰接来实现夹持部的位置调节,而夹持部与连杆之间采用螺杆联接,通过拧动螺杆又可实现夹持部的转动,进一步调节其设置位置,更好地清洗、冷却切割部位。而夹持部采用一对C型的夹板来快速实现装拆夹紧,十分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具备高度灵活调节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安装牢靠,位置稳定性好的优点,可以保证较好的切割线处的冷却、清洗效果。同时,传感器向PLC传输线切割速度数据,促使PLC来反馈控制供油的流量。本实用新型的线切割速度与供油量的联动匹配控制设计与喷油管固定装置有机结合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控制油液在切割线处的供给量,达到最佳供油效果,提高切削效率和切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部夹紧喷油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有喷油管的夹持部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座安装连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齿轮变速箱输出轴设置的磁钢及传感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20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