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的闭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1982.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清;冯祥枢;卢庆豪;黄余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赋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46 | 分类号: | H01H33/46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2 | 代理人: | 李晓蒙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开关 机构 闭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的闭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12KV配电设备真空环网柜包括断路器机构和负荷开关机构,断路器机构内设有合闸保持掣子,断路器开关机构储能后,由于合闸保持掣子的作用,使得断路器开关机构在合闸保持掣子的作用下处于储能未合闸状态,通过外力转动合闸保持掣子来达到合闸的目的。而负荷开关机构不需要预储能,储能直接合闸,合闸保持掣子在生产过程中对加工和热处理要求较高,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降低产品成本,生产商往往在断路器机构机构的基础上去掉合闸保持掣子,其它结构不变,这样可以满足负荷开关机构储能直接合闸的要求。但是机构操作中,明确规定操作机构合闸状态下,不允许机构再次合闸,断路器操作机构通过闭锁合闸保持掣子来达到闭锁的目的,而负荷开关机构没有合闸保持掣子,无法保证负荷开关机构在合闸以后不再次合闸。如何在负荷开关机构上改动使得负荷开关合闸后不再合闸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再合闸的负荷开关闭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的闭锁装置,包括主轴、凸轮拐臂、凸轮轴、齿轮以及驱动轮,凸轮拐臂套设在主轴上与主轴联动,驱动轮以及齿轮套设在凸轮轴上,驱动轮与凸轮轴联动,齿轮套设于凸轮轴上可相对于凸轮轴发生转动;凸轮轴转动可实现负荷开关合闸;其中,还包括拐臂,拐臂与主轴联动,齿轮上设有驱动爪,驱动爪可相对于齿轮转动;驱动轮上开设有缺口,当负荷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时,驱动爪的一端伸入缺口中与驱动轮呈圆周方向卡合;拐臂上设有推动部,驱动爪的另一端位于推动部的转动轨迹内,当负荷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推动部随主轴转动抵住驱动爪的另一端使得驱动爪与驱动轮的卡合状态解除。
当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驱动爪与驱动轮呈圆周方向卡合转动,此时齿轮转动会带动驱动爪转动,从而使得驱动转动,引起凸轮轴转动,从而实现负荷开关合闸。当负荷开关处于合闸同时,通过主轴转动使得推动部向驱动爪运动使其与驱动轮的卡合解除,此时即使齿轮再转动也不会引起凸轮轴转动,因此实现了合闸后不继续合闸,采用此种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负荷开关的安全性。
其中,驱动爪包括前部、连接部以及尾部,前部以及尾部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齿轮转动连接,前部用于伸入缺口中卡合,尾部位于推动部的转动轨迹内。
驱动爪通过连接部与齿轮连接,使得驱动爪利用一个杠杆原理,即推动尾部时,前部会翘起,从而与驱动轮分离,此种结构联动性非常强,具有结构精简、反应迅速等特点。。
其中,推动部与尾部的接触面为弧面。
弧面的设计减小了推动部与尾部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推动部和尾部的作用。
其中,推动部为滚轮Ⅰ。
采用推动部为滚轮Ⅰ, 大大降低了推动部与尾部的摩擦力,起到既能更好的压住尾部,又能降低摩擦力的效果。
其中,还包括手操机构,手操机构包括分闸扣板以及分闸掣子,分闸掣子一端与分闸扣板连接;当负荷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凸轮拐臂脱离分闸掣子;当负荷开关处于分闸位置时,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相连。
其中,其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连接处采用弧面连接。
采用此种设计降低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的寿命。
其中,凸轮拐臂上设有滚轮Ⅱ,分闸掣子上开设有弧形槽,通过滚轮Ⅱ与弧形槽接触实现相连。
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降低了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凸轮拐臂与分闸掣子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合闸后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负荷开关机构的闭锁装置,包括主轴1、凸轮拐臂2、凸轮轴3、齿轮4以及驱动轮5,凸轮拐臂2套设在主轴1与主轴1联动,即主轴1转动时能带动凸轮拐臂2转动,驱动轮5以及齿轮4套设在凸轮轴3上,驱动轮5位于齿轮4上方与凸轮轴3为键槽配合,可以两者之间可以实现联动,凸轮轴3转动可实现合闸。齿轮4套设于凸轮轴3上可相对于凸轮轴3发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赋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赋星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1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钓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力变电站用驱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