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钻球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1597.0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龙;许晓晨;张新文;郭新超;翟亚锋;郭建军;王文涛;范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65105 | 代理人: | 王乐乐,汤建武 |
地址: |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免钻球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井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免钻球座。
背景技术
尾管固井施工中,当尾管串送至设计位置时,需要投球憋压坐挂悬挂器,目前使用的憋压球座均为通过密封球与可钻材料做成的球座套密封憋压。在施工结束后,需对球座位置进行磨铣才能形成套管内全通径,以保证后续施工。其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也会对套管内壁造成一定的磨损,还会增加完井费用,加大完井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钻球座,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憋压球座存在的憋压完成后需要磨铣形成套管内全通径,费时费力,会对套管内壁造成一定的磨损,还会增加完井费用,加大完井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免钻球座,包括球座本体、棘爪套、剪切销钉和下接头,球座本体的下部外侧和下接头的上部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球座本体内设有棘爪套,棘爪套包括呈上下依次分布的爪瓣段和圆环段,爪瓣段通过沿圆周分布的纵向槽分隔形成至少两片棘爪瓣,每片棘爪瓣的底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圆环段顶面固定在一起;每片棘爪瓣的上端外侧均固定有限位凸块,对应限位凸块所在位置的球座本体内侧设有第一密封圈,所有的棘爪瓣均通过球座本体的作用力呈压紧状态,并使每两相邻的棘爪瓣的相邻面以及每两相邻的限位凸块的相邻面均压紧在一起,且所有的限位凸块形成能通过压紧第一密封圈与球座本体内侧密封的整圆环台;对应限位凸块下方位置的球座本体内侧设有能使棘爪瓣解除压紧状态并使限位凸块卡入的第一环槽,对应第一环槽下方位置的球座本体的下端内侧设有内径大于第一环槽的第二环槽,对应球座本体下方位置的下接头的中部内侧设有内径与第二环槽相等的内环槽,圆环段位于内环槽内且两者通过剪切销钉固定安装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球座本体下部的外侧和下接头的上部内侧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两者螺纹连接处下方位置的球座本体和下接头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
上述在球座本体和下接头之间可沿圆周安装有至少一个防松销钉。
上述对应内环槽上部位置的下接头内侧可设有内径大于内环槽的安装环槽,在安装环槽内设有套装在圆环段外侧的固定环,固定环的顶面抵紧在球座本体底面上,固定环的底面抵紧在安装环槽的槽底,圆环段与固定环之间通过剪切销钉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每片棘爪瓣的上端内沿处均可设有内倒角,每块限位凸块的上端外沿处均设有外倒角,第一环槽的上端面呈上窄下宽的锥台面。
上述球座本体的上部内侧可设有内螺纹,下接头的下部外侧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密封球与压紧状态下的棘爪瓣配合实现密封,同时限位凸块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球座本体内侧实现密封,由此实现憋压,便于悬挂器坐挂、倒扣的正常施工,之后通过持续加压剪断剪切销钉,可恢复正常通径,确保后续操作的正常和持续进行,整个过程无需钻削磨铣操作,可减少对套管内壁的磨损,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缩减完井费用,降低多工序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剪切销钉剪断后棘爪套下行至限位凸块卡入第一环槽内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棘爪套在棘爪瓣解除压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球座本体,2为圆环段,3为棘爪瓣,4为限位凸块,5为第一密封圈,6为第一环槽,7为第二环槽,8为密封球,9为剪切销钉,10为下接头,11为内螺纹,12为下外螺纹,13为防松销钉,14为固定环,15为内环槽,16为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15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套管头
- 下一篇:井筒可溶膨胀封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