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7786.0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5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驱动 控制 反馈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伺服控制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伺服控制技术达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伺服控制器朝着体积小、功能多的方向发展,在伺服控制器内部各种电路密集排布,对伺服控制时的电流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电流反馈电路是伺服驱动控制中常用的电路,传统的电流反馈电路是由双极互补的PNP和NPN晶体管构成的。但是,由于双极互补中的PNP和NPN晶体管的特性难以理想对称,例如,由于输入级PNP和NPN管VBE的不同引起失调电压VOS,反相输入端偏置电流和同相输入端偏置电流引起失调电压等,导致电流反馈电路的静态误差较大、增益精度偏低,电流反馈的精度和实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精确的电流反馈是提高系统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快速性的重要环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失调电压小、静态误差小、增益精度高、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好的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包括输入端IWsense、输入端VREFBUF、电阻R172、电阻R142、电阻R122、运算放大器U9C、电阻R125、接地端AGND、电容C161以及输出端IW,所述的输入端IWsense与电阻R142串联连接,所述的输入端VREFBUF与电阻R172串联连接后与输入端IWsense与电阻R142并联后的共同输出端电连接在运算放大器U9C的第10引脚端,在所述的输入端IWsense与电阻R122之间电连接有电容C155,电阻R122的一端电连接接地端AGND,另一端电连接在运算放大器U9C的第9引脚端,其特征在于,在电阻R125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9C的第8引脚端之间还电连接有电流过滤模块,所述的电流过滤模块包括电源过滤电容EC110、电阻R110以及高频过滤电容C110,所述的电源过滤电容EC110、电阻R110以及高频过滤电容C110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1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1和输出端IW电连接,电容C161电连接在接地端AGND上。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一种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中,所述的电阻R172与输入端VREFBUF共同连接有电容C172,所述的电容C172电连接接地端AGND。
在上述的一种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中,所述的运算放大器U9C的第9引脚端和第8引脚端之间还电连接有电容C145以及电阻R123,所述的电容C145以及电阻R123并联连接,所述的电阻R123与电阻R122串连连接,运算放大器U9C的第9引脚端电连接在电阻R123与电阻R122之间,电容C145以及电阻R123的输出共同端电连接在运算放大器U9C的第8引脚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运算放大器U9C增加电流过滤模块可以对电流反馈的电源信号和高频信号进行过滤,防止造成输出端IW的干扰,使得整个伺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好,另外通过采用运算放大器作为的核心器件,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差模放大倍数大、差模输入电阻大、共模抑制比大、上限频率大、输入失调电压及其温漂小、输入失调电流及其温漂小等优点,从而使得具有失调电压小、静态误差小和增益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伺服驱动控制反馈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7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