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7339.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7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跃华;翟琨;曹悦;张中伟;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跃华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能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压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煤气管道、水管道、油管道等等,管道需要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其承压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检测管道的承压能力,方便运输传送不同的物质,进而保证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承压管道检测装置结构复杂,不方便人们使用,这些承压管道检测装置不方便检测不同的粗细的管道,如果检测不同尺寸的管道时,则需要增加检测的设备,进而增加了承压管道的检测成本,也降低了承压管道检测的效率,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竖板和密封装置,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垂直的竖板,所述基座在竖板两端的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基座的中间铺设有防水密封橡胶垫,所述基座在靠近竖板的一侧上端设有注水泵和压力表,所述竖板上端连接有主连管,且主连管内套设两个子管,其中一个子管连接排气柱,另一个子管连通注水泵,所述主连管上设有两个阀门,所述主连管的下端连通密封装置的内腔;
所述密封装置是由多个弹性橡胶罩、进水孔和排气孔组成,所述进水孔连通注水泵,且排气孔连通排气柱,所述挡板的一侧壁上设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弯弧卡接块,所述基座的侧壁上连接有排水柱,所述基座的顶端中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排水孔,其中排水孔连通排水柱,且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上的弹性橡胶罩从外到内的直径依次缩小,且多个弹性橡胶罩依次固定套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液压伸缩杆和弯弧卡接块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液压伸缩杆和两个弯弧卡接块均相对排列在基座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排水柱上设有手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基座和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两者组成L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挡板、液压伸缩杆和弯弧卡接块,方便对管道的夹持稳固,以便于检测承压管道的压力测试,利用密封装置中的弹性橡胶罩,方便套接不同的承压管道,以便于密封管道,进而方便对承压管道的检测,利用防水密封橡胶垫,方便对承压管道底端的密封,减少外界环境对承压管道压力测试的影响,通过主连管和排气柱方便对承压管道注入水和排出空气,增加了水循环的压力,减少空气对检测装置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排水柱11、压力传感器12、排水孔13、竖板2、注水泵3、压力表4、主连管5、阀门51、排气柱52、密封装置6、弹性橡胶罩61、进水孔62、排气孔63、挡板7、液压伸缩杆8、弯弧卡接块81、防水密封橡胶垫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承压管道承压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竖板2和密封装置6,基座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垂直的竖板2,基座1和竖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两者组成L型结构,基座1在竖板2两端的侧壁上设有挡板7,基座1的中间铺设有防水密封橡胶垫9,利用防水密封橡胶垫9,方便对承压管道底端的密封,减少外界环境对承压管道压力测试的影响,基座1在靠近竖板2的一侧上端设有注水泵3和压力表4,竖板2上端连接有主连管5,且主连管5内套设两个子管,其中一个子管连接排气柱52,另一个子管连通注水泵3,主连管5上设有两个阀门51,主连管5的下端连通密封装置6的内腔,通过主连管5和排气柱52方便对承压管道注入水和排出空气,增加了水循环的压力,减少空气对检测装置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跃华,未经刘跃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7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