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6741.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7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翟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11336 | 代理人: | 蔡艳园,郭佳寅 |
地址: | 226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卷状货物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运交通物流运输工具,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但是常规的集装箱,其箱内货物为均布载荷,运输卷状货物(如钢卷、铝卷)时,由于单个卷状货物重量较重,运输时底架强度不能满足卷状货物的集中载荷,使得运输时集装箱底架容易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针对卷状货物的运输,目前有专用集装箱进行运输,但是该种集装箱结构复杂,结构较为复杂的捆绑、固定结构,且货物吊装比较麻烦,制造成本高,难度大,运输经济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
底侧梁,所述底侧梁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
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底侧梁之间;以及
至少一对支架,所述支架与至少一个所述底横梁连接,并且所述至少一对支架中的每对各自形成V形装运空间,以支撑卷状货物。
可选地,所述底横梁构造为中空,以形成叉槽。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至少两对支架,所述至少两对支架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架与至少两个所述底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为平台式集装箱或框架式集装箱。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具有立柱,所述立柱固定地或可折叠地设置在所述底架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进一步包括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一端与所述底架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柱可拆卸地连接或铰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货物的货物承载部和用于支撑所述货物承载部的支撑部,所述货物承载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支撑部与第一底横梁连接,所述货物承载部与第二底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横梁与所述货物承载部相接的表面倾斜于水平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横梁具有与所述货物承载部的用于承载货物的表面平齐或平行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具有底架,底架包括底侧梁、底横梁和至少一对支架,每对支架形成有V形的装载空间,以用于装载不同卷径的卷状货物。底横梁既作为底架的结构加强集装箱的强度和稳定性,又作为支架的承载传递结构,从而可以将货物载荷力传递到底侧梁上,并且该底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正视图;以及
图4为图3示出的集装箱的折叠立柱折叠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大尺寸卷钢 10’:小尺寸卷钢
21:固定立柱 22: 折叠立柱
30:支架 31: 货物承载部
32:支撑部 41: 第一底横梁
42:第二底横梁 50: 底侧梁
60:连接销 70: 加强梁
80:底端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6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