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横向稳定装置的驾驶室前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5351.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7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崔国罡;闵令波;臧晓杰;管海山;闵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3 | 分类号: | B62D33/063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5 | 代理人: | 刘新子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稳定 装置 驾驶室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横向稳定装置的驾驶室前悬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轻卡驾驶室前悬置一般都是机械式翻转结构,该结构驾驶室悬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等特点。但当车辆行驶在坑洼路况或高速转弯时,因驾驶室前悬置抗侧倾刚度不足,存在驾驶室横向偏移的问题,导致驾驶室前悬置翻转衬套频繁撕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横向稳定装置的驾驶室前悬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横向稳定装置的驾驶室前悬置,包括翻转机构、横管梁、U型板、六角头螺栓和六角螺母,在翻转机构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一组U型板,所述横管梁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六角头螺栓和六角螺母固联到U型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底部支座、支撑侧板、扭杆Ⅰ和扭杆Ⅱ,所述底部支座有两组,在每组底部支座上各安装有一组支撑侧板,所述每组支撑侧板的底部与底部支座相接处并排安装有扭杆Ⅰ和扭杆Ⅱ,所述扭杆Ⅰ的左端外侧安装有扭杆臂Ⅰ,在扭杆Ⅱ的右端外侧安装有扭杆臂Ⅱ,所述每组支撑侧板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各安装有一组转子轴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横管梁、U型板与翻转机构连接,形成横向稳定装置,增加了驾驶室前悬置的抗侧倾刚度,减少驾驶室的横向偏移,从而有效保护驾驶室前悬置翻转衬套不被撕裂,节省了用户使用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中:1、翻转机构,11、底部支座,12、支撑侧板,13、扭杆Ⅰ,14、扭杆Ⅱ,15、扭杆臂Ⅰ,16、扭杆臂Ⅱ,17、转子轴承,2、横管梁,3、U型板,4、六角头螺栓,5、六角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横向稳定装置的驾驶室前悬置,包括翻转机构1、横管梁2、U型板3、六角头螺栓4和六角螺母5,在翻转机构1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一组U型板3,所述横管梁2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六角头螺栓4和六角螺母5固联到U型板3上。
所述翻转机构1包括底部支座11、支撑侧板12、扭杆Ⅰ13和扭杆Ⅱ14,所述底部支座11有两组,在每组底部支座11上各安装有一组支撑侧板12,所述每组支撑侧板12的底部与底部支座11相接处并排安装有扭杆Ⅰ13和扭杆Ⅱ14,所述扭杆Ⅰ13的左端外侧安装有扭杆臂Ⅰ15,在扭杆Ⅱ14的右端外侧安装有扭杆臂Ⅱ16,所述每组支撑侧板12的中间位置的内侧各安装有一组转子轴承17。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横管梁2和U型板3使得翻转机构1的左右两侧连接,形成横向稳定装置,增加了驾驶室前悬置的抗侧倾刚度,减少驾驶室的横向偏移,从而有效保护驾驶室前悬置翻转衬套不被撕裂,节省了用户使用维护费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玉减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5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室侧围及后围连接位置结构
- 下一篇:摇臂式备胎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