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4790.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2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豪;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F25D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382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机器 人机 体循环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消防员会进入火灾现场进行灭火工作,但消防员面对高温、能见度较差、有毒和烟雾等危害较大的环境时,若没有相应的设备贸然冲进现场,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会徒增人员伤亡。
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火灾事故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从而有效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缺陷。现场指挥人员可以根据消防机器人采集的数据信息,及时对灾情做出科学判断,并对火灾事故现场的相关救援工作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
但是,现有的消防机器人无法在火势迅速蔓延时进入火灾现场进行灭火救援工作,只能应用于火灾初期或小型火灾的事故现场。由于火势极易失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耐高温的消防机器人,来弥补现有消防机器人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消防机器人无法承受火灾现场内高温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包括消防机器人,所述消防机器人外设有顶部为开放的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倾斜底板,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喷水环管,所述喷水环管上设有喷水孔,所述外壳上固定有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位于外壳上倾斜底板低端的一侧,所述储物箱内设有水泵和换热器,所述外壳通过进水管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通过连管与喷水环管连通,所述储物箱前端设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水泵至少设有一个。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与水泵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连管呈“L”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能够利用水泵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将外壳内的水抽入换热器中进行降温冷却,再通过连管进入喷水环管中,并通过喷水环管上的喷水孔喷洒到消防机器人上,以此降低消防机器人表面的温度,从而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使得消防机器人能够承受火灾现场内的高温,并且水泵能够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消防机器人;2、外壳;3、倾斜底板;4、喷水环管;5、喷水孔;6、储物箱;7、水泵;8、进水管;9、出水管;10、换热器;11、连管;12、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消防机器人机体循环降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消防机器人1,消防机器人1外设有顶部为开放的外壳2,外壳2底部设有倾斜底板3,外壳2顶部设有喷水环管4,喷水环管4上设有喷水孔5,外壳2上固定有储物箱6,储物箱6位于外壳2上倾斜底板3低端的一侧,储物箱6内设有水泵7和换热器10,外壳2通过进水管8与水泵7的进水端连通,水泵7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9与换热器10连通,换热器10通过连管11与喷水环管4连通,储物箱6前端设有缓冲垫12。
换热器10为间壁式换热器,水泵7至少设有一个,换热器10的数量与水泵7的数量相同,连管11呈“L”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4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机器人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消防机器人的辅助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