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3549.7 | 申请日: | 201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潮;郑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朝霞;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H47/02 | 分类号: | H01H47/02;H02J3/1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小姣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开关,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造成复合开关工作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复合开关包括控制模块U1、双向可控硅SCR和电磁开关K,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与控制模块U1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阳极T1和阴极T2与电磁开关K的常开触点的两端相并联,电磁开关K的线圈的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U1连接,双向可控硅SCR的阳极T1上还串联有热敏电阻R1,控制模块U1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之间还串联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U2、电阻R2和电阻R3,驱动模块U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连接,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电阻R3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连接。本复合开关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功补偿装置中衍生出一种新型装置——复合开关。现有的复合开关结构是将可控硅与继电器并接,目前普遍认为的实现方法是:投入时,在电压过零瞬间触发与继电器或接触器并联的可控硅,稳定后再将继电器或接触器吸合导通;而切出时,先将可控硅导通,然后在将继电器或接触器触点断开,避免继电器或接触器断开时产生电弧,最后在电流过零点处可控硅关断,从而实现电流过零切断。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要使可控硅导通,必须要满足可控硅两端有满足导通的压降和触发极有触发信号两个条件,才能实现导通的目的。现有复合开关的切断过程,是继电器或接触器K分断时,认为此时可控硅已是导通状态,所以继电器或接触器在K分断时不产生电弧。而事实是,在继电器K触点分断前的闭合状态,触点两端不形成电压,也就是,可控硅的阳极A与阴极K之间并没有形成正向电压,虽然有触发信号,但是可控硅并不能导通。这样继电器K的触点在分断时要切断工作电流,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弧,特别是在复合开关中对继电器的容量选择,一般是以满足正常工作电流为准,并未完全考虑到投入和切断主电路工作电流所需的容量,所以,切断时继电器触点产生的大量电弧容易使现有结构中的复合开关的继电器触头损坏,造成复合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差,严重影响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控硅复合开关【申请号:CN201210486756.2】,包括双向可控硅SCR和第一电磁开关K1,双向可控硅SCR具有控制端G以及第一主端子T1和第二主端子T2,且双向可控硅SCR的第一主端子T1和第二主端子T2与第一电磁开关K1的常开触点K1-1的两端相并联,该复合开关还包括第二电磁开关K2和电阻R;第二电磁开关K2的常开触点K2-1与电阻R串联;由第二电磁开关K2的常开触点K2-1与电阻R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在第一电磁开关K1的常开触点K1-1的两端。该发明具有在电流过零可控硅导通,且切出过程更可靠等优点,但是该复合开关需要采用两个电磁开关来实现,在投入和切出时控制复杂,而且该复合开关对于可控硅没有保护,在高电压电路中,产生的大电流容易使现有结构中的复合开关的可控硅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并造成复合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开关,该复合开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复合开关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开关,包括控制模块U1、双向可控硅SCR和电磁开关K,所述双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与控制模块U1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SCR的阳极T1和阴极T2与电磁开关K的常开触点的两端相并联,所述电磁开关K的线圈的一端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U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可控硅SCR的阳极T1上还串联有热敏电阻R1,所述控制模块U1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之间还串联有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U2、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驱动模块U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电阻R2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连接,另一个输出端通过电阻R3与电磁开关K的线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朝霞;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姚朝霞;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3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电热扇
- 下一篇:铅蓄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