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恒LE谱的四维七加三型T混沌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3140.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惠小健;王震;郭府诚;方群;刘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恒 le 四维七加三型 混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线性信号发生器装置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恒LE谱的四维七加三型T混沌电路。
背景技术
自洛仑兹(Lornez)发现第一个混沌模型以来,众多科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混沌电路设计的研究,而对于混沌系统的电路实现的设计探索中,最近几年,新的混沌系统(三维二次混沌系统)不断涌现,使得混沌系统的类型越来越丰富,而作为一种过渡混沌系统T混沌系统,因该系统临界性特性,使得系统的混沌动力学更为复杂。
专利申请号为201521037393.X,授权公告号为CN 203265707 U的《一种四维超T混沌电路》,同样实现了四维T混沌系统,但专利中的四维T混沌系统的LE谱对参数k变换来说并不恒定,且电路采用模块化方式,并没有进行优化,基于此,能否简化电路的复杂性,因电路系统中器件越少则系统稳定性越良好。优化混沌系统电路,一方面为学生对混沌系统以及更为复杂混沌电路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为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恒LE谱的四维七加三型T混沌电路,其系统具有较强的混沌特性且对于反馈参数变换LE谱恒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恒LE谱的四维七加三型T混沌电路,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
所述的第一通道的输出信号-x连接第一通道的第一输入端,第一通道的前一级输出信号x分别连接第二通道的输入端和第二通道中的乘法器A1的第一输入引脚;
所述的第二通道的输出信号y分别连接第一通道的第二输入端、第三通道中的A2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四通道中乘法器A3的第一输入引脚;
所述的第三通道的输出信号-z连接第二通道中的A2的第一输入引脚和第三通道的输入端;第三通道前一级输出信号z连接第四通道中乘法器A3的第二输入引脚;
所述的第四通道的输出信号-w连接第四通道的输入端,第四通道前一级输出信号w连接第一通道的第三输入端。
所述的第一通道包括反相积分器U1,反相积分器U1的2引脚连接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6以及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第一通道的输出信号-x,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二通道的输出信号y,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通道前一级输出信号w,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反相积分器U1的6引脚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和反相器U2的2引脚,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反相器U2的6引脚;反相积分器U1的3引脚与反相器U2的3引脚接地;反相积分器U1的4引脚与反相器U2的4引脚接VDD(负电压),反相积分器U1的7引脚与反相器U2的7引脚接VCC(正电压);
所述的第一通道反相器U2的输出端信号是-x,第一通道的反相积分器U1输出端为信号x。
所述的第二通道包括反相积分器U6,反相积分器U62引脚相连电阻R22、电容C2和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乘法器A1的输出引脚,电阻R22另一端连接第一通道的前一级输出信号x,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反相积分器U6的6引脚,反相积分器U6的3引脚接地;反相积分器U6的4引脚接VDD(负电压),反相积分器U6的7引脚接VCC(正电压)。
所述的第二通道反相积分器U6的输出端是信号y。
所述的第三通道包括反相器U9,反相器U9的2引脚连接电阻R31、电阻R32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乘法器A2输出端,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通道的输出信号-z,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反相器U9的6引脚和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和反相器U8的2引脚,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反相器U8的6引脚;反相积分器U9的3引脚与反相放大器U8的3引脚接地;反相积分器U9的4引脚与反相放大器U8的4引脚接VDD(负电压),反相积分器U9的7引脚与反相放大器U8的7引脚接VCC(正电压)。
所述的第三通道反相器U8的输出端信号是-z,第二通道反相积分器U9的输出端是信号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3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化学成分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通畅型硅胶鼻吸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