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带机机头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0564.6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陆晓东;张忠;祝详详;刘东;孟刚;周斌;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B65G69/20;B65G43/08;B65G4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吴强 |
地址: | 235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带机 机头 卸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机机头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皮带运输煤炭和矸石,矿井掘进区施工的回风井井底车场绕道出货系统通常采用胶带机、耙矸机出货。耙矸机耙出的矸石卸载到胶带运输机的机尾漏斗中,再由胶带机运到胶带机机头卸料斜槽中然后溜入矿车中拉走。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矸石从卸料斜槽溜入矿车中,每车都需要停皮带机,然后把矿车抵到卸料斜槽下口正对矿车内,再启动皮带机出货,造成皮带机频繁启动,降低了皮带机的使用寿命,增加皮带机发生事故的概率。同时在矸石从卸料槽溜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矿尘,若不及时进行降尘处理,矿工长期在有矿尘的环境下工作,则会对矿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而且现有的皮带机在输送物料时,机头卸料溜槽堵料现象经常发生,如果岗位人员发现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冒料、滚筒磨损、断带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皮带机机头卸料装置,操作快捷方便,卸料过程中无需停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皮带机出现故障概率,并且能够对矿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还能够在堵料时提供报警,保证相关岗位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皮带机机头卸料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漏料斗,漏料斗中部横向安装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在漏料斗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漏料斗并与摇杆固定连接;转轴上沿其轴向安装格挡板,转轴沿其轴向下方的漏料斗内设有中间挡料板,转动摇杆,格挡板的上端分别能够与漏料斗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搭接,漏料斗的左侧内壁下部倾斜向下安装第一溜料板,漏料斗的右侧内壁下部倾斜向下安装第二溜料板。
进一步的,转动摇杆,将格挡板搭接在漏料斗的左侧内壁上,第一溜料板与此时的格挡板平行,第一溜料板的长度为格挡板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转动摇杆,将格挡板搭接在漏料斗的右侧内壁上,第二溜料板与此时的格挡板平行,第二溜料板的长度为格挡板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电开关和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与光电开关串联,光电开关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呈水平方向对应安装在靠近摇杆一侧的漏料斗顶端,且发射器光束路径位于物料下落轨迹外侧。
更进一步的,漏料斗上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声光报警器和光电开关。
进一步的,靠近摇杆一侧的漏料斗内壁上部安装若干水雾喷头,水雾喷头通过管路与高压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方便,卸料过程中无需停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皮带机出现故障概率,并且能够对矿尘进行降尘处理,同时还能够在堵料时提供报警,保证相关岗位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漏料斗,3、转轴,4、摇杆,5、格挡板,6、中间挡料板,7、第一溜料板,8、第二溜料板,9、光电开关,10、声光报警器,11、物料下落轨迹,12、支架,13、水雾喷头,14、高压水管,21、左侧内壁,22、右侧内壁,23、左下料口,24、右下料口,91、光电发射器,92、光电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皮带机机头卸料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上的漏料斗2,漏料斗2中部横向安装转轴3,转轴3的一端固定在漏料斗2内壁上,另一端伸出漏料斗2并与摇杆4固定连接;转轴3上沿其轴向安装格挡板5,转轴3沿其轴向下方的漏料斗2内设有中间挡料板6,转动摇杆4,格挡板5的上端分别能够与漏料斗2的左侧内壁21和右侧内壁22搭接,漏料斗2的左侧内壁21下部倾斜向下安装第一溜料板7,漏料斗2的右侧内壁22下部倾斜向下安装第二溜料板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未经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0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