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09637.X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8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雷达;孙卫东;李明俊;胡少敏;陈全军;王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 地址: | 2100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循环 流化床 烟气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属于半干法烟气脱硫领域,以细颗粒状固体脱硫剂为循环流化床的床料,烟气与脱硫剂在脱硫吸收塔内剧烈混合,脱硫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烟气脱硫。目前现有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可高达99%,但是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脱硫吸收塔内的脱硫剂粘壁与堵塞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在文丘里喷嘴出口处,脱硫剂粘壁与堵塞现象最为明显,使得设备无法长时间的正常运行,需要频繁的进行停工清理,极大的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脱硫剂粘壁和堵塞的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吸收塔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硫剂粘壁和堵塞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在脱硫塔的底部开设有含硫烟气入口,顶部开设有净化烟气出口,所述脱硫塔下方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均流烟气的流场调节系统、加速烟气的喷射系统和脱硫反应区;所述喷射系统包括文丘里喷嘴和防渣锥,所述文丘里喷嘴沿脱硫塔横截面均匀分布,文丘里喷嘴的喷射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一致;文丘里喷嘴之间和文丘里喷嘴与脱硫塔内壁之间的空隙处填充设置有防渣锥,所述防渣锥包括防渣顶,防渣顶为棱锥、圆锥或球缺。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喷射系统上方的脱硫塔侧壁上开设有返料口与进料口,返料口与进料口相对设置,均设置在喷射系统出口上方700-800mm处。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流场调节系统为导流板和/或整流管束。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喷嘴通过固定盘与脱硫塔内壁固定,所述固定盘与文丘里喷嘴的出口平齐设置;固定盘与脱硫塔内壁焊接或栓接固定,所述固定盘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防渣锥采用不锈钢制成,焊接在固定盘上。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防渣顶为球缺时,底面直径与防渣顶高度的比值为0.25-0.5。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防渣顶为棱锥时,底面当量直径与棱锥高度的比值为0.25-4。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防渣顶为圆锥时,底面直径与防渣顶高度的比值为0.25-4。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防渣锥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圆柱体、棱台或圆台,底座设置在防渣顶下方,与防渣顶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防渣顶的下表面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在文丘里喷嘴之间和文丘里喷嘴与脱硫塔塔壁之间的所有缝隙内填充设置有防渣锥,防渣锥上部的防渣顶为圆锥、棱锥或圆缺,不会产生沉积死角,脱硫过程中下落的脱硫剂颗粒,会沿着防渣顶的表面滑落至周围的文丘里喷嘴中,有效的避免了脱硫剂在缝隙中堆积,造成粘壁和喷嘴的堵塞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清理方便,不会对脱硫塔的脱硫效率有任何影响,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脱硫塔的维护频率和维护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堵塞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喷射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防渣锥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防渣锥或实施例4中的底座为圆柱体的防渣锥的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4中的底座为圆台的防渣锥的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5中的防渣锥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6中的底座为圆柱体的防渣锥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6中的底座为圆台的防渣锥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龙源环保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96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