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叠合楼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8767.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定球;李昌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5 | 代理人: | 夏兴友,陈华俊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叠合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中对预制叠合楼板板侧拼缝构造的规定,如附图1所示,两块预制底板板侧拼缝之间采用密拼,在拼缝处底板顶附加钢筋,由于板底钢筋未连续,且附加钢筋处楼板截面有效高度比其他部分降低,该板侧拼缝构造使楼板截面削弱,不能形成连续的受力板,故该方向不能有效传递弯矩,无法按双向楼板计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于双向楼板板侧构造的规定如附图2所示,是要将预制板板侧的钢筋从侧面伸出并弯折,两块楼板间预留现浇段,使楼板板侧钢筋相互锚入,完成现浇后该板侧构造可传递弯矩,楼板可按双向楼板计算。但是该叠合楼板在现场现浇时需预留现浇段,现浇段需要另外支底模,造成现场施工支模量大,增加装配施工难度。
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可满足受力条件的双向叠合楼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可满足受力条件的双向叠合楼板。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向叠合楼板,包括现浇层和至少两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密拼连接,所述预制板的拼接侧设有槽口,所述两块预制板的拼接部沿拼接缝形成长槽,所述长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密拼连接的两块预制板内的预埋底筋搭接,所述现浇层浇筑在预制板上部。如此,预制板板侧采用开槽口的方式,到现场进行密拼,密拼后在长槽处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与两块预制板的水平预埋钢筋进行搭接,使板底钢筋能够连续,同时保证加强筋的位置尽可能的接近板底的预埋钢筋,使加强筋有效传递弯矩产生的拉应力,板侧拼缝的截面有效高度(从受压边缘至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重心的距离为截面有效高度,即从楼板上表面至钢筋中心的距离)与楼板处相近或相同,板侧拼缝可以传递弯矩,叠合楼板成型后可双向受力形成双向叠合楼板。同时,预制板板侧不伸出钢筋,简化了预制板的制备过程,且现场施工可以不支底模,简化现场施工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长槽可以是一整段也可以是多段,但是要求长槽的尺寸不得过小,即段数不能太多,开槽过多这将导致设计量大,工厂制作板时效率低,需每根加强筋及槽口的位置要符合设计,否则将导致加强筋与预制板中预埋底筋对不上,加强筋无法放置等问题,现场施工时,且只能一根根钢筋摆放至长槽内,现场施工效率低,极易漏放钢筋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度极大,效率低,经济性较差。故优选所述长槽为一整段,最多不超过三段,这样预制板的成型和制备更容易,对接更方便,同时可直接在长槽内放置钢筋网作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进行搭接。
进一步,所述预埋底筋外露至所述槽口内,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共水平面。因为钢筋露出槽表面,放置附加钢筋时可以看到预制板中的钢筋,将附加钢筋布置在预制板中露出槽表面的钢筋处即可形成搭接;同时加强筋与槽中钢筋完全处于同一水平面,拼缝截面处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未被削弱,形成等效截面传递弯矩。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共水平面并非物理意义上绝对的共水平面,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往往会存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高度差,此种情况应当视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共水平面。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预埋底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槽口沿预制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加强筋为钢筋网。如此,所述长槽为通长式,故不需要对开设槽口位置的进行设计,长槽为通长式和降低设计及工厂制作难度,现场摆放时,不会因为槽口错位而无法设置加强筋;同时可直接在长槽内放置钢筋网作为加强筋与预埋底筋进行搭接,操作更为简便。
进一步,所述预埋底筋包括纵向筋和水平筋,所述加强筋与水平筋搭接,所述纵向筋包括设置在预制板中部的预应力筋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口处的普通钢筋。纵向筋采用预应力筋,若开通长槽,槽处楼板的厚度太小,预应力筋上表面无混凝土包裹,无法很好地握裹预应力筋,并且预应力筋处于上端,会导致开槽处截面产生向下的弯矩,对板的受力不利,故在所述槽口处的普通钢筋。
进一步,所述预制板沿拼接缝方向设有多根预应力筋,所述槽口的端面与所述预制板的端面之间设有预定间距的非开槽区。需要说明的是,槽口的端面与预制板的端面设有预定间距的非开槽区是指仅在预制板板侧的中部开槽而板端不开槽,板端的混凝土对板侧的预应力筋起到较好的握裹作用,保证了预应力筋作为主筋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槽口的侧面为斜面。如此,增加槽口与现浇层的接触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8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可折叠式工业机器人底盘
- 下一篇:空腔楼盖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