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粉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7978.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6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奎;陈慧聪;陈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佳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孙振玲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干粉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加工过程中,加工石材、陶瓷等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由于粉尘中含有大量人体易吸入的微小颗粒,而且这些微小的颗粒不易被人体排出,长时间吸入含有粉尘的空气容易对工人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的干粉除尘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干粉除尘装置,包括工作台、吸尘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工作台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吸尘装置的下内腔,还包括与所述下内腔相连通的上腔体,所述上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左侧腔、右侧腔和后侧腔,所述左侧腔、所述右侧腔和所述后侧腔分别对应装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并将所述工作台的台面半围合,其中所述左侧腔、所述右侧腔和所述后侧腔迎向粉尘的一腔壁上以及所述工作台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下内腔相连通的多个通孔,且所述下内腔与所述收集装置相连通。
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待加工工件的旋转底座。
所述旋转底座与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旋转底座的边沿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连接钩将所述旋转底座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吸尘装置为常规的风机。
所述收集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外,并且所述收集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下内腔相连通。
所述收集装置装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外部的右侧、左侧或后侧。
所述收集装置为过滤袋。
所述风机位于所述下内腔中,并对应于所述后侧腔的腔室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上腔体,不仅工作台上的通孔可以将周边的粉尘吸入至收集装置内,而且上腔体也会将工作台的上方和周边的粉尘吸入至上内腔中,再经下内腔吸入至收集装置内,以此使位于工作台上加工所产生的粉尘,直接通过通孔吸入下内腔中而后收集至收集装置中,避免了工作台上产生的粉尘飘在加工现场造成污染,也大大降低对工人身体的伤害。
进一步地,由于上腔体将工作台的台面半包围,粉尘在向往外扩散时容易集中至上腔体的周边,被各通孔经下内腔吸入至收集装置内,进一步地降低了加工现场中粉尘的含量,提高了此干粉除尘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工作台 11-安装口
2-上腔体 21-左侧腔
22-右侧腔23-后侧腔
3-通孔 4-过滤袋
51-管道52-环形安装筒
6-旋转底座 6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干粉除尘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工作台1、吸尘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上腔体2。
此工作台1用于加工待加工的工件。
上腔体2安装于工作台1的台面上,此上腔体2的横向截面呈U字型或呈冂字型,并且此上腔体2将工作台1的台面半包围。工作台1内具有与上内腔2相连通的下内腔,吸尘装置安装于此下内腔中,收集装置安装于工作台1的外部,并通过管道与下内腔相连通,上内腔的腔壁上和工作台1上分别对应开设有多个通孔,各通孔分别与上内腔或下内腔相连通。
为方便描述,以干粉除尘装置中工作台1与上腔体2之间的开口所在的一侧为工作台1的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佳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佳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79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