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胶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7661.X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6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李大云;孙志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胶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胶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绕线片式功率电感制作工序中,其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对产品进行涂胶,涂胶通常都是需要点胶机进行,而点胶头是点胶机的重要配件,对点胶质量的好坏有极大影响。目前点胶针一般为不锈钢针或PP管和塑胶座嵌套制成的,其对被加工产品的位置一致性要求较高,若产品本身位置不一致会导致产品被针头点掉,且针头容易划伤产品。另外一种复合针头,如附图1所示,将针头分为两部分如01、03所示,01、03两部分的直径一致,中间使用胶管02来固定衔接,其主要目的用于降低产品在接触针头时受到的冲击。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但针头03极易因受到产品的触碰、挤压而引起偏斜;人工在线清洁针头03时也会导致其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点胶位置不稳定。以上过程的不稳定都会导致胶水涂覆在产品其他部位,导致产品污染、产品掉落或划伤产品等。同时,由于复合针头的活动范围过大,在针头调试安装的时候效率较低。因而,设计不易偏斜、缓冲性能好且点胶准确的点胶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解决点胶头易偏斜、缓冲性能差且点胶不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点胶头结构,包括针管、针头、胶管和针座,所述针管与针座连接,,胶管包裹针管和针头,所述针头与所述针管嵌套连接,所述针头可沿所述针管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针管嵌套在所述针头内,或所述针头嵌套在所述针管内。
优选的,所述胶管为可伸缩胶管。
优选的,所述针管与所述针头内外径相差0.02mm~0.15mm。
优选的,所述针管、针头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或硬质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胶管可伸缩长度大于等于2.5mm,所述可伸缩长度是指包裹在针管与针头相比外径较小的那一段胶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胶管的内径与针管和针头相比外径较小者的外径相差0~3mm。
优选的,所述针管与针头嵌套部分长度与针头剩余长度之比大于等于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针管与针头嵌套结合的方式来控制针头的活动范围,同时使用低硬度胶管增加针头轴向的缓冲性能,从而在保障针头的缓冲能力的同时提高针头的位置稳定性。这样可以避免胶水涂覆在产品其他部位,避免因点胶不准确而导致产品污染、产品掉落或划伤产品等现象,提高点胶准确性,保护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点胶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点胶针头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点胶针头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点胶针头实施方式一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点胶针头实施方式二、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点胶针头实施方式二、三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点胶头结构如图3、图4所示,包括针管1、针头3和针座5,针管1与针头3嵌套结合,针管1嵌套在针头3内,针管1与针头3表面用胶管2包裹连接,针管1与针头3两者嵌套部位内外径相差0.04mm。
针管1的外径为1.0mm。胶管2为一圆柱体状的空腔,其未组装前的横截内径为1.3mm。
针头3的一端为胶水的出口4,其内径为1.04mm,胶水出口4为扁平口。
当针管1与针头3嵌套部分长度与针头1剩余长度之比为1时,针头3的最大偏离距离为0.075mm。
胶管2是硬度为40度、壁厚为0.3mm的硅胶管。
针管1与针座5连接的根部先用热缩管包裹加热固化,胶管2再包裹在针管1的热缩管外部。
所述胶管2可伸缩长度大于等于2.5mm,可伸缩长度是指包裹在针管与针头相比外径较小的那一段胶管的长度,实施例中是指包裹在针管1上的胶管长度。
针座5包括用于和点胶机连接的接口6,接口6为螺口。
该针管1及针头3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优选为不锈钢材质。
使用该点胶头时,根据测量当硅胶管的可收缩长度为5mm时,压缩1mm弹力计量值均值为0.5N,比现有技术的弹力值降50%至60%,因此其对产品及其附属物的冲击力度极大地得到降低。同时,针头在点胶行程中,偏差可以控制在0.075mm以内,点胶的精确度也有较高保障。整体上,点胶针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7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胶装置
- 下一篇:新型桌面级五轴联动点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