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种植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06212.3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盛鸥;邓贵明;杨乔松;胡春华;李春雨;邝瑞彬;易干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 地址: | 5106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岩棉、海绵等保水力强的种植基质的种植杯。
背景技术
种植杯主要应用在植物工厂(无土栽培、设施栽培)的育苗和水培种植环节,种植杯内主要放置栽培基质,而种子的萌发需要氧气和水分,因此育苗时基质内既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又需要有氧气,而现有市面上的种植杯结构仅适用于用椰糠等松散型基质,对于岩棉等保水力强的种植基质会出现湿度过高而导致幼苗的根系不能正常向下生长,扎不进去基质里面,从而出现“倒苗”、“徒长”等现象的发生,以导致死苗率很高,因此急需设计出一种适合岩棉、海绵种植基质的种植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岩棉、海绵等保水力强的种植基质的种植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种植杯,包括杯体以及和杯体相连接的杯底,所述杯体镂空,杯体的内壁凸起形成有托起部,所述托起部用于支撑种植基质不与杯底相接触。
所述杯体包括成中空圆柱体状的杯颈以及栏条,其中,所述杯颈上端面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环状的杯托,栏条间隔垂直地分布在杯颈的下端面,栏条的内壁上凸起形成有托起部,栏条的下端和杯底相连接。
所述托起部形成于栏条和杯底相连接的位置处。
所述杯底镂空,成一环状。
所述杯底的外径小于杯颈下端面的外径,所述栏条的下端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杯底的侧壁相连接。
所述栏条设置有四条。
在所述杯托的下表面形成有卡条。
所述种植基质为岩棉或海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种植杯通过在镂空的杯体内壁上形成有托起部,在托起部的作用下,使得种植基质不与杯底相接触,由于种植基质是不与杯底相接触的,也就是说种植基质和杯底之间是具有一定距离的间隙的,这样就可以使得岩棉或海绵等保水力强的种植基质内的部分水分能够在重力的作用而下坠,从而让岩棉或海绵内的水分维持在自然保水状态,不会出现“过度保水”而导致湿度过大的情况,幼苗的根系能够正常地向下生长,扎进至种植基质里面,从而利于种子的正常发芽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杯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体;2、杯底;11、托起部;12、杯颈;13、栏条;14、杯托;15、卡条;13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种植杯主要是应用于岩棉、海绵等保水力强的种植基质,种植使用时,将种植基质放置于杯体内,然后放入种子、加水即可。
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种植杯的结构示意图,该种植杯主要包括杯体1以及和杯体1相连接的杯底2,其中,该杯体1是镂空的,以利于植物的根系伸出杯体之外,而在杯体1的内壁凸起形成有托起部,由于该托起部用于种植基质不与杯底2相接触,由于种植基质是不与杯底相接触的,也就是说种植基质和杯底之间是具有一定距离的间隙的,这样就可以使得岩棉或海海绵内的部分水分能够在重力的作用而下坠,从而让岩棉或海绵内的水分维持在自然保水状态,不会出现“过度保水”而导致湿度过大的情况,幼苗的根系能够正常地向下生长,扎进至种植基质里面,从而利于种子的正常发芽生长;此外,由于种植基质和杯底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隙,有利于空气从该间隙中进入至种植基质内,可以充分地保障种植基质内维持较充足的空气,以利于种子快速发芽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6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苗期培养水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注入锁定产生连续高速脉冲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