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4675.6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4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范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9/35 | 分类号: | F21V9/35;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龙成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4 | 代理人: | 姜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照明设备 自动 持续 发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灯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上连接有灯头,灯体的前端还设有LED组件,LED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的内侧,LED组件的前侧设有透镜,且LED组件与透镜之间设有居中片,居中片中均匀的散布有荧光粉,居中片靠近LED组件的一端边缘处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将LED组件包裹在内侧,居中片远离LED组件的一端中部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透镜的端部设置在限位槽中,透镜远离居中片的一侧设有镜片,镜片通过镜头密封垫与灯体密封连接,且透镜的一端与镜头密封垫相抵。本实用新型通过很好的解决了LED手电筒一断电就熄灭的弊端,提高了产品实用性与安全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照明设备(手电筒或移动照明装置等)在断电后,光源是瞬间消失,看不到任何光源,有如下几种:手电筒、电灯、台灯等, 上述灯具的弊端是,照明设备瞬间断电后,光源瞬间消失,使使用者一下进入黑暗中,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不安全感,特别是儿童,经常会因为灯具的突然熄灭,无法正常入睡;此外,灯具的突然熄灭时,使用者眼睛的瞳孔难以适应光线突然的变化,即使环境中有微弱的光线,使用者眼前也会瞬时一片漆黑,此时很容易碰撞到其它物品或者摔倒。这种设计已成为一种传统,在市面大行其道。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的前端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上连接有灯头,所述灯体的前端还设有LED组件,所述LED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的内侧,所述LED组件的前侧设有透镜,且LED组件与透镜之间设有居中片,所述居中片中均匀的散布有荧光粉,所述居中片靠近LED组件的一端边缘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将LED组件包裹在内侧,所述居中片远离LED组件的一端中部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槽,所述透镜的端部设置在限位槽中,所述透镜远离居中片的一侧设有镜片,所述镜片通过镜头密封垫与灯体密封连接,且透镜的一端与镜头密封垫相抵。
优选的,所述居中片与环形凸起均为透明PC材质制成的透明件,所述居中片与环形凸起一体成型设置,且荧光粉均匀的散布在二者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为向内凹陷的圆台状,且限位槽的大口端朝上设置。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下端连接有与限位槽形状匹配的环形限位凸起,且环形限位凸起与透镜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下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台状凹槽,且圆台状凹槽的顶面为向下凸起的球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LED组件与透镜之间设置带有荧光粉的居中片,在LED组件发光时可吸收光线,在LED组件断电熄灭后,居中片仍然会在短时内发光,并缓慢衰减,很好的解决了LED手电筒一断电就熄灭的弊端,提高了产品实用性与安全感,同时给使用者的眼睛瞳孔提供了足够的适应时间,避免光线的突然改变,导致使用者摔倒损伤;通过在居中片的一侧设置一体成型的环形凸起,可吸收LED组件四周无法利用的光线,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在居中片的中部设置限位槽,并将透镜的端部设置在限位槽中,可提高透镜在灯头内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照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移动照明设备上可自动持续发光结构中居中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4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