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迷宫式滤酸漏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04620.5 | 申请日: | 2017-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8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五;朱文乐;董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10/12;B01D29/08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52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迷宫 式滤酸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酸漏斗,特别是一种内置迷宫结构的滤酸漏斗。
背景技术
介于铅酸蓄电池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电解液是硫酸。注酸是制作铅酸蓄电池必要工序之一,生产现场通常借助漏斗这种传统工具完成注酸作业。现有技术的漏斗仅是一种具有缩口的敞口容器,能够高效引导硫酸注入到电池壳内。内置在铅酸蓄电池之中的硫酸化成时,必然产生一定量的酸雾。对于铅酸蓄电池制造业生产现场,批量产品注酸后自由散发出的酸雾集聚成灾。本行业为了改善生产区域的环境,尽量弱化酸雾的破坏性,通常在生产区的上层安置酸雾收集装置,通过吸附方法收集酸雾。现有这种技术方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能够达到降污目的。但是,现有技术净化不彻底、投资成本大、运行费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运行成本低、滤酸效果好、硫酸利用率高的迷宫式滤酸漏斗。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迷宫式滤酸漏斗,它由筒体、滤芯和密封圈共同组成。所述筒体为朝上敞口的筒形容器,筒体底部置有圆锥状的漏斗。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筒体朝下漏斗出口通道外壁上束装密封圈,敞口的筒形容器中安置滤芯。所述滤芯为板式结构,是一块板料顺序折弯而成,相邻层之间的夹角为10°~20°。
上述结构中,为了提高滤酸雾效果,滤芯折弯5~9道。滤芯材质优选无纺布制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漏斗内置滤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
2、分层折叠的滤芯置与筒体内形似迷宫,此种多道过滤结构过滤效果好,减污明显;
3、滤芯每层面均处于斜置状,滤下的酸雾积聚成滴顺着斜面自然流淌进蓄电池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迷宫式滤酸漏斗,它由筒体1、滤芯2和密封圈3共同组成。所述筒体1是基础件,它是一种敞口朝上的筒形容器,筒体1底部为圆锥状漏斗,圆锥状漏斗出口端留有一只通道,硫酸从此通道注入到蓄电池内腔中。内置的硫酸在化成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酸雾,为了减少酸雾外溢量,本实用新型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消除酸雾。第一项措施在筒体1内腔中置放滤芯2,所用滤芯2是一种板式结构的制品,由一块无纺布板料顺序折弯而成,本实施例折弯8道,相邻层之间的夹角为10°。分层折叠的滤芯2置与筒体1内形似迷宫,此种多道过滤结构过滤效果好,减污明显。第二项措施在筒体1朝下漏斗出口通道外壁束装密封圈3,此结构可消除漏斗出口与蓄电池注酸口的配合间隙。上述两项措施落实到位后,硫酸内化成时产生的酸雾被迷宫式的滤芯2机械性滤下,因滤芯2每层面均处于斜置状,滤下的酸雾积聚成硫酸滴,滴状的硫酸顺着斜面自然流淌进蓄电池内。由于消除了酸雾外溢问题,使得铅酸蓄电池制造现场的环境切实得到改善,为生产一线职工创造一个无酸污染的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4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复杂网络中网络安全检测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