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604472.7 | 申请日: | 2017-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邓兴发;钟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H04M1/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34 | 代理人: | 谢蓓 |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结构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及其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近年,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其屏幕也变得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在于尺寸更大的屏幕能给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因而,利用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折叠式移动终端应运而生,其不仅提供了大屏幕的显示单元,还提供了携带上的便利性。
目前,对于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壳体、连接件等转动部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转动过程中要提供摩擦阻力,以能够提供手感和随时停止随时定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一种铰链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所述铰链结构包括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支撑件、转轴及摩擦部件,所述支撑件上间隔形成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孔包括穿设部及与所述穿设部连通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穿设部的侧壁上,所述转轴上凸设形成有抵接部,所述转轴能够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孔,所述抵接部收容于相应的限位部内,以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一定角度时与所述限位部的侧壁相抵,所述摩擦部件套设于所述转 轴上,所述转轴能够相对所述摩擦部件转动,所述摩擦部件用于对所述转轴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同一支撑件上的多个抵接部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装设部及凸设于所述第一装设部上的连接部,所述第一转轴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装设部上,所述摩擦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装设部,所述第二装设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装设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装设部上对应所述第一转轴孔开设形成第二转轴孔,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装设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孔,所述摩擦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装设部及所述第二装设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部件包括两个摩擦件,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两个转轴,每一摩擦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每一转轴穿设于一摩擦件并能够相对所述摩擦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摩擦件包括摩擦体及由所述摩擦体延伸弯折形成的安装部,所述摩擦体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安装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每一转动单元的两个摩擦件的安装部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件,每个第一连接件与相邻两个的转动单元的相邻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二连接件与相邻两个的转动单元的相邻转轴连接并与相应的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用于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将所述第一支架与位于首位的转动单元的首位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位于末位的转动单元的末位转轴转动连接。
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如上所述任意一项 所述的铰链结构,所述铰链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以实现所述第一部件相对所述第二部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铰链壳体,所述铰链盖体套设于所述铰链结构并能够随同所述铰链结构一起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并列排列的子壳,所述子壳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的端部延伸形成的收容部,所述主体沿所述移动终端的横向延伸,所述收容部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子壳还包括第一铰接部及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及所述第二铰接部均由所述收容空间的侧壁凸设形成,每一子壳的第一铰接部与其相邻子壳的第二铰接部铰接,进而使所述至少两个子壳相互连接形成活页。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邻近所述第二铰接部形成凹陷,每一子壳的第一铰接部容纳于相邻子壳的凹陷内。
进一步地,每一子壳的第一铰接部对应一转轴设置,每一第一铰接部的旋转轴线与相应转轴的旋转轴线重合;以及,每一子壳的第二铰接部对应一转轴设置,每一第二铰接部的旋转轴线与相应转轴的旋转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子壳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上并沿所述主体延伸,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凹设形成容纳部,每一子壳的定位部容纳于相邻子壳的容纳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4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