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门窗气密性的供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860.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5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长泰;陈孟辉;陈誉福;王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地址: | 350012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门窗 气密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门窗气密性的供风设备。
背景技术
门窗的密封性是门窗质量最大的保证,如果门窗密封性不好的话,可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感到房屋四处进风,不仅容易进灰进水,还可能使室内受到外界噪音的干扰,另外,有些业主在冬天的时候发现,室内的门窗明明是关得严严的,但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到室内有一股股冷风吹进来,导致室内的温度上升缓慢等情况,所以由此诞生出一种可以检测门窗气密性的设备诞生了。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常见的门窗气密性检测设备内部的供风设备大多都是由风机供风,单纯的风机供风的话只能够单纯的帮助检测气密性,不具有其他功能,且不便于检测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门窗气密性的供风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门窗气密性的供风设备,包括安装壳体、加热箱、过滤装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安装壳体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安装壳体的表面通过螺丝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安装壳体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处分别安装有第一送气管道和第二送气管道,所述第一送气管道和第二送气管道的一端通过管道三通安装有主气管,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下方的安装壳体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方安装有加热箱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入端通过分流管道与加热箱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加热箱的内壁设置有电加热层,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方安装有过滤装置和第一风机,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加热箱的顶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顶部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第二灰尘过滤网和第一灰尘过滤网,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入端通过分流管道与加热箱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第一出气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下方的安装壳体表面安装有电源开关。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表面的下端设置有充电插孔。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道上靠近第一风机处安装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检测门窗气密性的供风设备的底部通过安装有行走轮可以使本设备具有可移动性,便于本设备的移动使用,而通过安装有蓄电池不仅可以使本设备连接外接电源使用,还能够通过移动电源使用,十分方便,通过安装设有电加热层和温度传感器的加热箱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进风进行加热供风,实现了可以检测门窗气密性的同时还能够辅助检测门窗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情况,而通过安装设有活性炭过滤网、第二灰尘过滤网和第一灰尘过滤网的过滤装置可以使进风得到净化和过滤,最后通过安装有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等结构,使本设备可以两个风机同时启用,高速供风,实现了提供高压环境用于检测门窗在高压环境下的使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走轮;2-安装壳体;3-蓄电池;4-第一安装板;5-加热箱;6-电加热层;7-温度传感器;8-第二安装板;9-活性炭过滤网;10-第二灰尘过滤网;11-第一灰尘过滤网;12-过滤装置;13-进气口;14-第一风机;15-第一出气口;16-分流管道;17-第二出气口;18-第二风机;19-电磁阀;20-第一送气管道;21-管道三通;22-主气管;23-第二送气管道;24-充电插孔;25-电源开关;2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8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