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发卡箱的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2368.4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7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龙观富;谢爱文;李卫;王振国;朱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3/08 | 分类号: | G06K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32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发卡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融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卡箱,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卡箱的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自助发卡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银行发卡机的卡箱是自助发卡机的关键部件,是影响银行卡在能否在卡箱内整齐排列的关键所在。但是现有发卡机卡箱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而且不太适合本土化使用。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卡箱的箱体,其用于安装或保护发卡箱内的装置或卡片。在于本案同日申请的名为“一种发卡箱”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详细记载了本案所涉及的发卡箱的详细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卡箱的箱体,其用于安装或保护发卡箱内的装置或卡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发卡箱的箱体,包括,第一发卡箱板、第二发卡箱板、第三发卡箱板、第四发卡箱板、第五发卡箱板、发卡箱底板,所述的第一发卡箱板、第二发卡箱板、第三发卡箱板、第四发卡箱板、第五发卡箱板、发卡箱底板共同构成发卡箱体;
所述的第一发卡箱板上还设有顶部限位板、提手、顶部箱板锁,所述的顶部限位板与限位端板贴紧装配;所述的第二发卡箱板、第三发卡箱板之间固定有加强轴;所述的第四发卡箱板顶部设有与第四发卡箱板非平行的间槽斜板;所述的第四发卡箱板底部设有解锁叉导向槽、底部卷边;所述的顶部限位板与间槽斜板之间形成开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卡紧凸块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发卡箱板、第三发卡箱板上的第二装配槽卡紧装配,导向槽板通过第一卡紧凸块与第二装配槽配合使之装配在一起;
第一发卡箱隔板上设有隔板卡紧凸块,所述的隔板卡紧凸块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发卡箱板、第三发卡箱板上的第一装配槽卡紧装配;
所述的发卡箱底板上设有动力槽和底板卡紧凸块,所述的底板卡紧凸块与设置在第二发卡箱板上的第三装配槽卡紧装配;
所述的发卡箱底板上还设有铰接固定板、卡合板,所述的铰接固定板上固定有铰接板;所述的卡合板上设有卡合凸板;
所述的第三发卡箱板上安装有发卡箱板门,所述的发卡箱板门包括顶部卡紧凸块、底部铰接部分、贴合部分,所述的贴合部分上设有贴合卡紧凸块;
所述的底部铰接部分通过第三铰接轴与设置在底部铰接部分两侧的铰接板可转动装配,形成铰接结构;
所述的第五发卡箱板上设有装配卷边、卷边卡紧槽、底部铰接板,所述的卷边卡紧槽与设置在第三发卡箱板上的侧边卡紧凸块卡紧装配;
所述的贴合卡紧凸块与设置在装配卷边上的贴合卡紧槽装配卷边卡紧装配;
所述的底部铰接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设置在其两侧的铰接板可转动装配,并形成铰接结构;
所述的第二发卡箱板顶部设有卡块;止回板上设置有顶部卡块;
所述的卡块、顶部卡块、顶部卡紧凸块分别与第三顶板卡槽、第一顶板卡槽、第二顶板卡槽装配卡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发卡箱体,体积偏小,搬运方便,而且箱体上设有可以打开的箱板,大大地方便了后期检修和放置卡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解锁叉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发卡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为解锁叉,所述的解锁叉310包括解锁叉槽312、解锁斜板311、解锁叉板313,所述的解锁斜板311与解锁叉板313连接处设有卡紧斜面314。
参见图2-图12,所述的发卡箱A,包括,第一发卡箱板A100、第二发卡箱板A102、第三发卡箱板A103、第四发卡箱板A104、第五发卡箱板A105、发卡箱底板A821,所述的第一发卡箱板A100、第二发卡箱板A102、第三发卡箱板 A103、第四发卡箱板A104、第五发卡箱板A105、发卡箱底板A821共同构成发卡箱体A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维融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2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便携式U盾发放装置的刮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