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山自助式自救器培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98941.9 | 申请日: | 201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臣华;廖泽巨;韩迪;杨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姚海波 |
| 地址: | 22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山 自助式 自救 培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训装置,具体是一种矿山自助式自救器培训装置。
背景技术
自救器是一种能够向人员独立提供呼吸用氧气的装置,是矿山(包括煤与非煤矿山)井下人员在火灾事故发生时,现场个人使用的自救避灾器具,我国矿山安全规程等安全技术法规均要求每一位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由于受企业安全培训的时间限制(培训课时不足)----自救器使用的课堂培训时间通常为4~6课时;培训操作装置配备的限制(不能保证人手一个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受培训成本影响,一个培训班的学员往往仅能够用1~3三台左右的实物自救器进行操作训练;大大降低了每个培训学员能够实际操作自救器进行训练的次数;而且由于个人卫生问题多数培训学员心里上不能接受,因而影响了学习训练的能动性,使得一定量的培训学员不能充分掌握自救器正确使用的知识和达到考核要求的操作熟练度,导致这方面的培训不到位,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留下“短板”,给矿工的生命安全留下隐患,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自助式自救器培训装置,大幅降低相关培训成本,提高矿工动手操作能力,降低事故损失,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解决了人卫生问题,使得培训学员充分掌握自救器正确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矿山自助式自救器培训装置,本装置是由外壳、氧气发生装置、气囊、阀门、隔热布、口含器装置和鼻夹组成,两根隔热布连接在外壳上,阀门固定在外壳顶端,口含器装置和鼻夹与氧气发生装置连接在一起,氧气发生装置安装在外壳内部,气囊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含器装置是由护套、口含器、隔绝纸、卡扣装置和通孔组成,护套包裹在椭圆形的口含器四周,口含器两端开有各开有一个通孔,卡扣装置安装在通孔内,至少两张的隔绝纸通过卡扣装置固定在口含器上,所述的卡扣装置是由接头、卡板、弹簧、支撑柱和塞帽组成,支撑柱一端固定连接接头,支撑柱另一端固定连接塞帽,接头上固定安装长方形卡板,弹簧安装在支撑柱上。
所述的外壳表面印有二维码,学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使自救器自助培训装置的使用指导、疑难问题解答以及学习及使用经验交流成为可能,弥补了一些企业因培训师资缺乏造成相关培训不到位,支持矿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助学习和操作训练。
所述的氧气发生装置和阀门的材质是轻质塑料,使本装置的重量比实物降低3/5,同时培训成本也比实物大大减少。
所述的接头和塞帽的直径比通孔的直径长5mm,防止卡扣装置在使用时从通孔掉出。
所述的护套的材质是橡胶,防止口含器的边角划伤到使用人员。
本装置的形体大小、结构组成、构件形状、开启方式、使用原理和佩戴方法等与矿山井下现场使用的自救器完全一致,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自救器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相关使用知识,而且外壳表面印有二维码,使用人员在使用该装置进行自救器使用知识学习和操作方法训练时,可以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扫该装置上的二维码,进行观看自救器使用指南、网上交流操作体验、咨询操作问题、交换操作信息、自我检测操作效果等自助式操作,杜绝了在井下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因自救器不会正确操作或操作不熟练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保障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同时口含器上使用隔绝纸解决了人卫生问题,使得培训学员充分掌握自救器正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口含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口含器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口含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卡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氧气发生装置,3、气囊,4、阀门,5、隔热布,6、口含器装置,7、鼻夹,61、护套,62、口含器,63、隔绝纸,64、卡扣装置,65、通孔,66、接头,67、卡板,68、弹簧,69、支撑柱,610、塞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8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