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垄栽培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5744.1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9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陶磅;万红;曾志伟;罗红;龙荣华;王莲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9/029;A01G24/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槽,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垄栽培的高垄栽培槽。
背景技术
高垄栽培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把栽培行做成一定高度的垄,作物种在垄上的一种栽培方式,高垄栽培具有通风,透气及透光等特点,因此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其次,高垄栽培还节约用水,消除了植株根部土壤的板结现象,还便于田间管理,增加了太阳光能的截获量,有利于有机物的转化与积累以及避免了病菌随水传播到果实上,清洁卫生。因此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种植领域。
但某些地区的土壤疏松较难起高垄,后期也易坍塌,导致作物果实直接接触土壤,影响商品果率,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且常规的高垄栽培需要每年平整土地后再起垄,费时费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高垄栽培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此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垄栽培的高垄栽培槽,该槽方便起垄,一次成型,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垄形态不坍塌,能够保证作物果实不与土壤接触,商品果率高;且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节约每年整地起垄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此所提供的高垄栽培槽包括槽体和填充于所述槽体内的混合基料,所述槽体的槽壁由砌砖砌成或者石棉瓦围成。
本申请所提供的栽培槽通过槽壁将混合基料进行固定,形成高垄状态,由于垄边通过砌砖或石棉瓦进行固定,保证了高垄状态不坍塌;保证了作物果实不与土壤接触,提高了商品果率。第二年需要种植作物时用土壤消毒剂对槽中的土进行消毒处理,再施入有益菌和商品有机肥,即可重复使用,从而解决了常规的高垄栽培需要每年平整土地后再起垄,费时费工,成本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砌砖为透气砖。透气砖保证了栽培槽的透气性,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且能够保持土壤相对干燥。
具体的,所述槽体左右槽壁之间间隔为30~40cm。
具体的,所述混合基料由土壤和有机肥组成。
具体的,槽体中所填充的混合基料与所述槽壁上沿齐平或者高于所述槽壁。进一步保证了作物果实不与土壤接触,同时还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和采摘。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的底板上设有凸齿。通过凸齿使填充于槽体内的混合基料与地面形成一定距离,提高了栽培槽的通风性。
具体的,所述凸齿为直角型、燕尾型、或者圆弧型。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使混合基料中的水分能够有效排除,避免了因水分过多而导致作物根茎损坏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起垄方便,保证了高垄状态不坍塌,可重复使用,解决了常规的高垄栽培需要每年平整土地后再起垄,费时费工,成本高的问题;利于后期田间管理和采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垄栽培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垄栽培槽的另一种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凸齿的形状示意图;
图中:1-槽体,2-混合基料,11-槽壁,12-底板,121-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垄栽培槽包括了槽体1和填充于槽体1内的混合基料2,其中混合基料2有以下几种组合:
1、由有机肥3000kg/亩和土壤混合而成;
2、由有机肥4200kg/亩和土壤混合而成;
3、由有机肥4800kg/亩和土壤混合而成;
4、由有机肥5000kg/亩和土壤混合而成;
5、由有机肥3000kg/亩、复合肥40kg、过磷酸钙20kg、钾肥10kg和土壤混合而成;
6、由商品有机肥30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20kg、钾肥10kg和土壤混合而成;
7、由商品有机肥500kg、复合肥45kg、过磷酸钙20kg、钾肥10kg和土壤混合而成。
而槽体1的槽壁11则是由常用砌砖砌成,但最好用透气砖堆砌而成;除此之外,该槽壁11还可以由石棉瓦围城。
此外,填充于槽体1内的混合基料2的分量是任意的,但最好与槽壁11的上沿齐平或者高于槽壁11,既保证作物的生长,又便于管理和采摘。槽体1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30cm、35cm或者40cm,也可以是其余宽度;其高度则可以为30cm或者40cm,也可以是其余高度;其长度则根据实际种植情况而定,可以设置为5m,10m,20m,或者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5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