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给煤机吊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5561.X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5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煤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煤机吊挂。
背景技术
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工作原理为:利用特制的振动电机或两台电动机带动激振器驱动给煤机箱体的斜槽沿倾斜方向作周期直线往复振动,当给煤机箱体振动的加速度垂直分量大于重力加速度时,槽中的煤被抛起,并按照抛物线的轨迹向前跳跃运动,抛起和下落在瞬间完成,由于激振源的连续激振,给煤机箱体连续振动,斜槽中的煤连续向前跳跃,以达到给煤的目的。
如图1-2所示,传统的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前后吊挂均采用三段吊钩式结构,上部分是固定装置,中间穿一根吊钩,中部是一个吊篮,中间穿一根吊钩,下部是一根吊钩焊接在给煤机箱体上。三段式结构保证了吊挂的灵活性,使给煤机箱体有一定的振幅,确保物料在箱体的振动下向前移动。然而,两个吊钩的结合处相互摩擦,再加吊篮和吊钩都是普通材质,磨损很快。正常情况下,大约1个月就磨损得很薄,必须对上部分的吊钩、中部的吊篮及吊钩、下部的吊钩进行更换,否则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日常维护中,机修工需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定期更换,不仅占用较多的工时,且材料消耗较严重。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既能保证吊挂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吊挂耐磨性,从而大大延长吊挂使用寿命的给煤机吊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吊挂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吊挂耐磨性,从而大大延长吊挂使用寿命的的给煤机吊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给煤机吊挂,包括前部吊挂和后部吊挂;所述前部吊挂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之间通过与第一固定装置固定相连的吊钩相钩连;所述后部吊挂为二段式结构,包括第二固定装置和连接吊钩;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连接吊钩直接相钩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前部吊挂具体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前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吊篮以及连接第一支撑装置与吊篮的第一吊棍;所述吊篮内还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相钩连的吊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固定于给煤机前部生根点的上端,包括第一橡胶外圈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一钢丝弹簧,第一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吊篮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一吊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篮位于第一支撑装置下方并与之固定相连,包括吊篮框架、吊篮橡胶外圈和位于吊篮橡胶外圈内部的吊篮钢丝弹簧;所述吊篮橡胶外圈位于吊篮框架内,与吊篮框架下端两侧固定相连,吊篮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连接装置上端相钩连的吊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第一高铬链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钩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一高铬链条的开口方向则与吊钩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后部吊挂具体为两个,分别安装于给煤机箱体后部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装置、第二高铬链条以及连接第二支撑装置和第二高铬链条的第二吊棍;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固定于给煤机后部生根点的上端,包括第二橡胶外圈和位于其内部的第二钢丝弹簧,第二橡胶外圈内设有一向下延伸至与第二高铬链条上端固定相连的第二吊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连接吊钩具体为底部与给煤机箱体固定相连且位于其上端的连接吊钩;所述连接吊钩的钩爪与给煤机箱体的出煤口朝向相一致,第二高铬链条的开口方向则与连接吊钩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吊挂式振动给煤机的型号具体为MZG-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第一高铬链条和第二高铬链条均为废旧浅槽分选机所用高铬链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传统给煤机吊挂的三段式吊钩结构有2个转动结合点,在机械结构上称为2个转动副;转动副越多,结构就越灵活,筛分设备对灵活度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给煤效果;本装置保留了2个或更多的转动副,因此,吊挂的灵活性得到了保证;
(3)传统给煤机吊挂的吊钩相扣的方式在振动过程中接触点为移动摩擦,本装置的接触点变为滚动摩擦,因而摩擦力大大减小,延长了接触点的磨损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55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