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粉袋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5105.5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6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夏耀辉;廖燕聪;浦仕奎;屈敏;杨斌;陈福;张建平;张何琨;何茂魁;吴杰;徐世斌;保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粉袋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粉袋滤器。
背景技术
硅粉干燥罐袋滤器作为三氯氢硅生产过程中硅粉输送时的过滤回收装置,主要利用气力输送硅粉,因此在硅粉输送过程中过滤器布袋和布袋龙骨受冲刷严重,极易损坏,进而导致硅粉外漏造成硅粉损失,不仅造成原料成本增加而且污染环境。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每8天检修一次,此时需要停止系统加料,更换布袋和龙骨。检修、更换频繁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更影响生产。因此,探索合适的龙骨和安装结构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硅粉袋滤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粉袋滤器不仅拆卸、组装方便,而且具有足够的耐冲刷强度,可使硅粉袋滤器运行时间从8天提高至112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粉袋滤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形成硅粉过滤腔室,所述本体的底端具有入口,所述本体的顶端具有出口;
分布板;所述分布板设置在所述硅粉过滤腔室内,所述分布板上具有多个贯通孔;
龙骨,所述龙骨设置在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龙骨的上沿支撑在所述通孔的边沿;
滤袋,所述滤袋套设在所述龙骨外,且所述滤袋的开口边缘夹在所述龙骨上沿和所述分布板之间;
压板,所述压板上具有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多个通孔,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分布板的上方,且适于压在所述龙骨的上沿上;
多个压铁,所述多个压铁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上方,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分布板固定,以便将所述压板、龙骨、滤袋和分布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主要包括本体、分布板、龙骨、滤袋、压板和多个压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布板上方设置压板,在压板的上方设置多个压铁,并通过螺栓使压板、龙骨、滤袋和分布板固定相连,可以使滤袋的开口边缘能够更为牢固地夹在龙骨上沿和分布板之间,有效防止硅粉的外漏。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不仅拆卸、组装方便,还具有足够的耐冲刷强度,能够有效提高硅粉袋滤器的运行时间,使硅粉袋滤器运行时间从8天提高至112天,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板的厚度为20mm。由此可以使滤袋的开口边缘能够更为牢固地夹在龙骨上沿和分布板之间,防止硅粉外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通孔与一个所述贯通孔相对,且所述通孔的孔径不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孔径。由此可以进一步固定滤袋的开口边缘,防止硅粉外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径相同。由此可以在有效固定滤袋开口边缘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板为格栅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一个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格栅板上的一个交叉连接点相对应。由此,可以确保格栅板能够更好地压在每个龙骨的上沿上,对滤袋进行有效固定,防止滤袋边缘松动导致硅粉外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龙骨的直径为4-8mm。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龙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粉袋滤器,下面参考图1-5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硅粉袋滤器包括:本体10、分布板20、龙骨30、滤袋40、压板50和多个压铁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51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厂除湿除烟装置
- 下一篇:干粉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