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化河道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4220.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广安;季永兴;谢先坤;李硕娇;姚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岸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本实用新型 河道护岸 生态化 构建 差异化设计 动植物生长 区域结合 护岸 生态系统 习性 河道 健康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化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沿河岸线设置的浪流消纳区、河岸生态系统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浪流消纳区与河岸生态系统区之间设置有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护岸分为浪流消纳区、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和河岸生态系统区。各区域结合各自作用、特点差异化设计,满足了不同习性的动植物生长需要,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护岸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化河道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水利部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主要致力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着力于运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的设计思路,较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等其他功能。河道人工化、渠道化,割裂了水体和土壤的关系,从而导致了水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水土之间的循环系统及天然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遭到破坏,使河道滨岸带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及水体水质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响应国家“海绵城市”发展战略,落实有关海绵城市建设中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指标要求,在满足城市河道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河道建设的生态、景观性,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河道愿景,申请人进行了河道护岸生态化改造设计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生态化河道护岸结构,以在满足城市河道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河道建设的生态、景观性,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河道愿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态化河道护岸结构,包括沿河岸线设置的浪流消纳区、河岸生态系统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浪流消纳区与河岸生态系统区之间设置有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浪流消纳区上间隔设置有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与河道水体之间的互通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浪流消纳区为一L型钢筋砼挡墙,在所述L型钢筋砼挡墙上间隔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构成所述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与河道水体之间的互通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L型钢筋砼挡墙的高程高于最高通航水位0.3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由一生态水槽构建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水槽内设置有景石台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态水槽的槽底先铺设一层砂石混合料层,然后再在砂石混合料层上铺设一层种植土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砂石混合料层的厚度为150mm,种植图层的厚度为150~3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态水槽常水位时水深为 300~5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河岸生态系统区由一个水域到陆域的全斜坡式的仿自然岸坡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河岸生态系统区与所述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区的连接处采用大体积景观黄石堆砌二级挡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二级挡墙的高程高于最高通航水位0.5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仿自然岸坡为1: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4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理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湿地型岸坡结构
- 下一篇:漂浮式堤坝抢护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