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螺离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3420.4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政;段志宏;袁贤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龙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20 | 分类号: | B04B1/20;B04B9/02;B04B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螺离心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螺离心机。
背景技术
卧螺离心机一般可分为卧式螺旋过滤离心机和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螺旋卸料、连续操作的沉降设备。本类离心机工作原理为:转鼓与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机外。本机能在全速运转下,连续进料、分离、洗涤和卸料。具有结构紧凑、连续操作、运转平稳、适应性强、生产能力大、维修方便等特点。适合分离含固相物粒度大于0.005mm,浓度范围为2-40%的悬浮液。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而现有的卧螺离心机工作时调节差速较为简单,大多采用一种调节差速方式,一种为V形带调节差速,一种为行星差速器调速,调节差速稳定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卧螺离心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现有的卧螺离心机工作时调速较为简单,大多采用一种调节差速方式,一种为V形带调节差速,一种为行星差速器调节差速,调节差速效率稳定性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螺离心机,包括卧螺离心机主体,所述卧螺离心机主体的内腔右侧设置有差速器,所述卧螺离心机主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辅助电机,所述辅助电机的右侧设置有连轴器,且连轴器的底部伸入卧螺离心机主体的内腔,所述连轴器伸入卧螺离心机主体内腔的一端与差速器相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内腔插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的右端伸出卧螺离心机主体的右侧壁,所述驱动轴伸出卧螺离心机主体右侧壁的一端外壁套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下方通过V型皮带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侧设置有电机,且主动轮套接在电机左侧动力输出端的外壁,所述卧螺离心机主体的内腔顶部左侧设置有转鼓,所述转鼓的内腔设置有旋转座,且旋转座的右侧与驱动轴相连接,所述旋转座的表面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旋转座的左侧设置有输料螺旋内筒,所述输料螺旋内筒的内腔插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左端伸出输料螺旋内筒的左侧壁,所述卧螺离心机主体的表面底部开设有排液口和排渣口,且排液口位于排渣口的右侧,所述排液口和排渣口均与转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卧螺离心机主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减震器。
优选的,所述差速器为行星差速器。
优选的,所述输料螺旋内筒涂设有耐腐蚀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卧螺离心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种调节差速方式结合的方式进行调节差速,取代了以往单一方式调节差速的方式,使得调速稳定性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卧螺离心机主体、2差速器、3驱动轴、4从动轮、5主动轮、6电机、7转鼓、8旋转座、9溢流口、10输料螺旋内筒、11进料管、12排液口、13排渣口、14减震器、15辅助电机、16连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龙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龙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