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脱除SO3脱除的碱液蒸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3350.2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妍;段威;姚宣;郑鹏;王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B01J2/04;B01D53/83;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朱丽岩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脱除 so3 蒸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氧化硫脱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脱除SO3脱除的碱液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其中由于煤炭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因此最终排放的烟气中会生成一定浓度的SO2和SO3。通常对于未安装脱硝装置的燃煤机组,SO3的生成率占总含硫量的1%;对于安装SCR脱硝装置的机组,SO3的生成率更高,通常可以占到总含硫量的1.5~2%。
SO3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SO3的浓度升高,导致硫酸氢铵的生成浓度增加,造成脱硝装置的最低连续喷氨温度升高,导致SCR脱硝装置在低负荷条件下无法投运,脱硝装置的可用率下降。
2.SO3在空预器的低温段造成烟气中酸露点升高,空预器的低温腐蚀严重,在SCR运行条件下,硫酸氢铵的生成容易造成空预器堵塞,造成空预器的运行阻力上升,设备寿命下降。
3.SO3进入湿法脱硫后,容易形成气溶胶,造成烟囱最终排放“蓝烟”、“烟羽拖尾”现象,同时SO3的直接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来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脱除SO3脱除的碱液蒸发装置,要解决的碱性吸收剂颗粒的粒度比表面积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喷枪备用率低及蒸发介质不清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脱除SO3脱除的碱液蒸发装置,包括蒸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顺次向连通的碱性吸收剂储罐、吸收剂输送泵、调节阀组和喷枪,所述调节阀组上连有除盐水储罐;所述喷枪设置在蒸发炉内,所述蒸发炉沿水平轴线镜像对称,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热风进入口、连接炉体一、蒸发炉主体、连接炉体二和吸收剂颗粒出口,所述连接炉体一截面为梯形,横截面面积小的一端和热风进入口相连,所述热风进入口内设有导流叶片,所述蒸发炉主体设有多孔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孔板设于蒸发炉主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炉体一的截面梯形的底边与腰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喷枪至少两个,为双流体雾化喷枪,沿蒸发炉主体的炉壁环形均匀布置。
此外,所述多孔板为圆形板,开孔率为10~40%,多孔板边沿部位和蒸发炉主体的炉壁互相贴合。
更加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交错布置在热风进入口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易于制备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碱性吸收剂颗粒,粒度控制更方便,优于传统直接用干粉磨制法制成吸收剂颗粒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利用双流体雾化喷枪将碱性溶液雾化后,形成小粒径的液滴,进而在蒸发炉中受热分解生成更微小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吸收剂颗粒。
本实用新型系统简单,喷枪备用率高,不容易堵塞,喷枪更换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热风进入蒸发炉前经过导流装置整流,能够在炉内均匀流动,蒸发炉内温度均匀,避免蒸发炉内产生结晶和局部腐蚀。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脱除SO3脱除的碱液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蒸发炉;11-热风进入口;12-连接炉体一;13-蒸发炉主体;14-连接炉体二;15-吸收剂颗粒出口;2-碱性吸收剂储罐;3-吸收剂输送泵;4-调节阀组;5-喷枪;6-除盐水储罐;7-导流叶片;8-多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