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连续视角可控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2767.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2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唐先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菏泽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7;G02F1/1335;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俊涛 |
地址: | 27401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连续 视角 可控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特别涉及一种蓝相液晶微透镜自适应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用户对显示器的要求除了一般的影像与色彩外,还要提供了令人震撼的立体空间的感受,同时对于分享性资料及机密性资料还要具有不同的视觉需求,单一视角模式的显示器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对显示器在宽窄视角模式之间转换功能方面提出新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共享信息时,打开宽视角模式;当使用者想要保护显示信息时,使用窄视角模式。而当前的宽窄视角技术很难同时获得较好宽视角和窄视角的效果,两者很难同时发挥到极致,而往往是两种视角效果都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同时获得较好宽窄视觉效果的多功能连续视角可控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连续视角可控显示器,包括依次排列的起偏器、广视角显示模组、蓝相液晶盒和检偏器,其特征是,所述蓝相液晶盒包括一块下基板和一块上基板,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平行,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通过框胶连接,蓝相液晶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所述下基板上方为下透明电极,所述上基板下方为若干等距分布的上透明电极。
所述上透明电极下方为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下方为等距离分布的内透明电极,所述内透明电极与上透明电极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宽、视角模式的电光特性基本一致,对比度视角分布互不影响.
2、可实现宽窄视角的中心对比度与电光特性一致。
3、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在液晶透镜式裸眼立体显示架构的基础上,实现窄视角。
4、利用蓝相液晶亚毫秒的响应速度,实现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蓝相液晶盒为单层电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蓝相液晶盒为双层电极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蓝相液晶右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一;
图6为蓝相液晶左倾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二;
图8为蓝相液晶透镜双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三;
图10电压差为△1时的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
图11电压差为△2时的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
图12电压差为△3时的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
图13电压差为△4时的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
图14电压差为△5时的等对比度视角分布仿真图。
图中:1起偏器,2广视角显示模组,3蓝相液晶盒,4检偏器,5下基板,6下透明电极,7框胶,8上基板,9蓝相液晶,10上透明电极,11内透明电极,12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14所示,该种多功能连续视角可控显示器,包括依次排列的起偏器1、广视角显示模组2、蓝相液晶盒3和检偏器4,图1中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2所示,蓝相液晶盒3包括一块下基板5和一块上基板8,上基板8和下基板5平行,上基板8和下基板5都是一整块面板,上基板8和下基板5之间通过框胶7连接,蓝相液晶9位于上基板8和下基板5之间,下基板5上方为下透明电极6,下透明电极6为一整块的面板状,上基板8下方为若干等距分布的上透明电极10;如图3还可以在上透明电极10下方设置绝缘层12,绝缘层下方12为等距离分布的内透明电极11,内透明电极11与上透明电极10间隔设置。
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图3所示,蓝相液晶微透镜工作所需要的寻常折射率no随电场变化的原理来实现的,改变电极电压,可使蓝相液晶盒中不同位置的蓝相液晶的折射率no不同,合理的控制电极电压,即可实现透镜的功能。其中图2和图3液晶透镜盒的截面示意图,上基板透明电极为分别为单层电极条和双层电极条,如图2中V3=0 ,V2=V4<V1=V5形成透镜功能, 如图3中V6=0 ,V5=V7<V4=V8< V3=V9<V2=V10< V1=V11形成透镜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菏泽学院,未经菏泽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2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