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90502.3 | 申请日: | 201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6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邓银登;李永海;徐中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烟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装置。
背景技术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多数公共场合都明令禁止吸烟。于是,为满足部分烟民的需要,电子香烟应市而生。
现有的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烟油容易在气流通道中冷凝,形成油珠,最后油珠顺势下滑,产生漏油,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中国专利文献CN201610272160.0公开了“单向通气电子烟雾化芯”,当吸烟时,雾化芯上端产生的负压力将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将阀体向上吸引,打开环布通气孔,导通雾化芯内部气流。不仅可以起到避免脏污掉落雾化芯内部的最用,还可以密封进气气流通道,达到避免电子烟液渗出额目的。但是前述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有效防止漏油的电子烟雾化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烟雾化器装置具有雾化套,所述雾化套顶端设置吸嘴,雾化套中部设置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下端设置密封塞,密封塞下端设置有隔离环,密封塞与隔离环之间具有发热组件;所述隔离环中部为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底面具有气孔,所述气孔可进气并利用烟油在气孔处的表面张力使烟油不向下流出。
所述雾化套尾端设置有螺纹套,螺纹套尾端内设置有电极环,螺纹套与电极环之间设置绝缘环进行隔离。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绝缘棒以及缠绕于绝缘棒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一端连接于螺纹套,另一端连接于电极环。
所述雾化套与导气管、密封塞、隔离环共同形成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盛装烟油。
所述隔离环上端具有凹槽,密封塞下端具有凹坑,所述凹槽与凹坑的位置相匹配,凹坑与凹槽的合围空间内设置绝缘棒。
所述隔离环为硅胶材质。
所述隔离环凹陷结构底面的气孔直径为0.5mm至1.2mm。
所述隔离环凹陷结构底面的气孔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月牙形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硅胶材质隔离环保证了很好的密封效果,以及易于安装、兼容性好;隔离环的底面的气孔能够保证单向透气,同时又让烟液不会从气孔外流,很好地实现了单向阀的作用。整个雾化器装置防漏油效果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器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器装置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器装置连接座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器装置连接座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子烟雾化器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电子烟包括雾化器装置,该雾化器装置下端连接电池杆。该雾化器装置具有雾化套1,雾化套1顶端设置吸嘴10,该雾化套1中部设置导气管2,该导气管2为中空结构,导气管2上端联通至吸嘴10,导气管2下端设置密封塞3,该密封塞3下端设置有隔离环4。该密封塞3与隔离环4之间具有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绝缘棒5以及发热丝6,发热丝6缠绕于绝缘棒5。雾化套1与导气管2、密封塞3、隔离环4共同形成储油腔,该储油腔内注入烟油。隔离环4上端具有凹槽41,该密封塞3下端也具有凹坑31,该凹槽41与凹坑31的位置相匹配,该凹坑31与凹槽41的合围空间内设置绝缘棒5,该绝缘棒5端部伸出到前述储油腔内,以便烟油可以附着于绝缘棒5上。
雾化套1尾端设置有螺纹套7,该螺纹套7上端螺纹连接于雾化套1,该螺纹套7下端在工作状态需要连接电池杆,图中未示出。该螺纹套7尾端内设置有电极环8,该螺纹套7与电极环8之间设置绝缘环9进行隔离,螺纹套7与电极环8并不直接接触。发热丝6一端连接于螺纹套7,另一端连接于电极环8。
如图3、4所示,该隔离环4中部为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底面具有气孔42,该气孔42联通使气流可流通至导气管2。用户在吸嘴10处吸气时,气流由隔离环4下端进入,穿过气孔42,发热丝6加热使绝缘棒5上附着的烟液气化成烟雾,该烟雾随着气流流经导气管2至吸嘴10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0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