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7399.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统量电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理系统,且特别关于一种无线充电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并同时利用接收到的能量作为自身工作所需的能量;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需使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从而在使用上相较于有线充电更具有便利性和可靠性。
无线充电系统的原理即为电磁感应。当一个线圈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可用磁力线来表达。磁力线是一种闭合的线条。磁力线密度越高的区域磁场就越强。一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光和线圈的大小、形状、匝数有关,而且和磁芯的导磁率有关。如果导磁率越高,线圈产生的磁场越强,而且磁力线总是向导磁率高的区域集中。当通过线圈对的电流是交流时,两个线圈之间可用磁场进行磁场耦合。当磁芯为空气时,由于空气的导磁率很低,一次侧线圈产生的磁场不强,而且磁力线很发散,一次侧线圈产生的磁力线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到二次侧线圈,这样的方式不能有效率地传输电磁功率。即使增加一次侧线圈的电流,二次侧线圈得到的电磁功率会大一些,但效率仍很低,还会因磁力线的发散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交流电流的频率高于10千赫兹,会产生无线电干扰。即使频率低于10千赫兹,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有金属物体,其会因涡流而发热,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管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管理系统,其利用滑动变压器来进行无线充电,以达到高传输功率和高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管理系统,包含至少一个无线充电装置与至少一个可携式无线储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对可携式无线储电装置充电。无线充电装置包含一个一次侧磁芯与一个一次侧绕组,一次侧绕组设于一次侧磁芯上,并接收一驱动交流电压。可携式无线储电装置包含一个二次侧磁芯、一个二次侧绕组、一个第一充电器与一个第一电池。二次侧绕组设于二次侧磁芯上,在二次侧磁芯与一次侧磁芯互相接触以形成一封闭磁路(closed magnetic loop)时,一次侧磁芯、一次侧绕组、二次侧磁芯与二次侧绕组组成一滑动变压器(sliding transformer),滑动变压器把驱动交流电压转换成二次侧绕组的输出交流电压。第一充电器连接到二次侧绕组,以接收输出交流电压,并将此转换为一输出直流电压。第一电池连接到第一充电器,第一充电器利用输出直流电压对第一电池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之的一实施例中,一次侧磁芯与二次侧磁芯为非晶合金(amorphous alloy)铁芯,驱动交流电压的频率为400~1000赫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可携式无线储电装置设于电动载具上,例如电动脚踏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次侧磁芯与二次侧磁芯为C形、U形、E形或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次侧磁芯具有两个第一接触端,二次侧磁芯具有两个第二接触端,两个第二接触端上分别设有两层非磁性材料(non-magnetic)保护膜,第二接触端通过非磁性材料保护膜接触第一接触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非磁性材料保护膜的材质为油漆、塑料或尼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更包含一个外盒、一个内盒、多根弹簧与一块平板。外盒具有一个第一内部空间及其连通的一个第一开口,内盒具有一个第二内部空间及其连通的一个第二开口。五条弹簧设于第一内部空间中,每一弹簧连接外盒与内盒,以安装内盒于第一内部空间中,且使得第二开口朝向第一开口。有一平板垂直地竖立在内盒的内底面,并位于第二内部空间中,平板的表面相对第二开口,一次侧磁芯与一次侧绕组设于第二内部空间中,一次侧磁芯设于平板的表面上,第一接触端朝向第二开口。可携式无线储电装置更包含一安装盒,其具有一个第三内部空间。安装盒的外形对应第二开口的形状,二次侧磁芯与二次侧绕组设于第三内部空间中,且二次侧磁芯的第二接触端穿透安装盒。在第二接触端通过非磁性材料保护膜接触第一接触端时,安装盒置入第二开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口为喇叭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外盒的内侧面相对第一开口,内侧面具有一滑板,弹簧之一的一端设于滑板上,另一端固定于内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统量电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统量电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7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品质大直径钢管弯头埋弧焊自动焊接装置
- 下一篇:弧焊机器人TCP校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