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化池底部活性污泥团捕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6484.1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0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秦海辰;牟鲁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底部 活性污泥 捕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尤其是氧化池底部活性污泥团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池内的活性污泥需要随时进行检测,通常都是关注的污泥的成分,在研究污泥的状况时候,有必要还对污泥絮凝的状态进行连接,传统取样装置虽然可以将污泥取出,但是过程中受到水流和取样器自身的结构,造成污泥团被冲击分离,不能准确获得污泥团原始絮凝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对污水池底部活性污泥团进行原样的采集。具体技术方案为:
氧化池底部活性污泥团捕捉装置,包括主杆,所述的主杆下端连接有多个弹性支架,所述的弹性支架上端均匀的安装在主杆下端,并且相邻的弹性支架上用防水布连接,组成一个环形的防水兜,所述的弹性支架下端连接拉索。
所述的弹性支架上端分别固定在环形圈上,所述的环形圈为防水兜中心,并安装有主杆下端,所述的弹性支架的下端向远离主杆中心线的方向弯曲,形成防水兜的外围。
所述的主杆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绳扣,所述的拉索穿过所述的绳扣。
所述的主杆顶部还设置有滑轮,所述的拉索缠绕在滑轮上。
所述的主杆下端还连接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下端设置有圆盘,所述的圆盘位于防水兜的外围的中心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化池底部活性污泥团捕捉装置,尽可能减少取样过程中对污泥团自身的结构影响,使得污泥团大小不会被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兜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兜收起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氧化池底部活性污泥团捕捉装置,包括主杆1,所述的主杆1下端连接有多个弹性支架2,所述的弹性支架2上端均匀的安装在主动1下端,并且相邻的弹性支架2上用防水布8连接,组成一个环形的防水兜,所述的弹性支架2下端连接拉索3。
所述的弹性支架2上端分别固定在环形圈上,所述的环形圈为防水兜中心,并安装有主杆1下端,所述的弹性支架2的下端向远离主杆1中心线的方向弯曲,形成防水兜的外围。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的时候将主杆1插入污水池中,接触到池底的时候,继续下压,弹性支架2在压力作用下,沿着池底部向外逐渐张开,即防水兜打开,将取样点的污泥铲到防水兜上,然后拉索3收起,将弹性支架2下端向上收拢,将防水兜的收紧,污泥团在防水兜内提升过程中不会被水流冲击分离。
所述的主杆1上部侧壁上设置有绳扣4,所述的拉索3穿过所述的绳扣4时,防水兜外围能尽量的收紧。
所述的主杆1顶部还设置有滑轮5,所述的拉索3缠绕在滑轮5上。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和取样的准确性,在实施例1的方案上,还包括的技术方案有:
所述的主杆1下端还连接有弹簧6,所述的弹簧6的下端设置有圆盘7,所述的圆盘7 位于防水兜的外围的中心处。圆盘7位于此处,可以防止弹性支架2向内完全贴合而不能向外张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高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64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废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测方法及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