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86260.0 | 申请日: | 2017-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4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沈超;张东伟;杨绍伦;余鹏;杨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8D15/02;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暗装式 热管 暖气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暖气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具备优良的热传导性能、二次间壁换热等普通换热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热管由密闭真空金属管内充注一定量的工质(如水、氨、氟利昂-11、氟利昂-13、丙酮、甲醇等)构成,在真空管内工质进行蒸发和冷凝的循环过程,实现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室内空气中。传统的暖气片,以铸铁暖气片、板式暖气片为其典型代表,由于其生产和工作过程中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热效率低、传热慢、外观粗陋、笨重,因此许多家庭装修时,不得不采用格栅将铸铁暖气片包起来,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观作用,但却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占用空间,包装暖气片带来的空间损失、造成房间有效利用率降低,形成巨大的浪费;二是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包装后的暖气片由于打扫不便,容易造成灰尘积累,影响室内卫生。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的散热器来弥补暖气片的这些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管作为散热器,传热速度快、导热系数高、传热能力大、适用温度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同时还采用内嵌于墙壁内安装的方式,节省房间空间,增加房间美观度,并且能够降低安装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该技术方案利用了微通道平板热管,均温性好、导热系数高、传热能力大、适用温度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还采用内嵌于墙壁内安装的方式,节省房间空间,增加房间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包含微通道平板热管,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箱。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平行于墙壁,平铺排列,其材质为铝或铜。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的蒸发段置于所述的水箱中,吸收所述的水箱内热水中的热量,管内介质通过相变将热量传递到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的冷凝段,热量在所述的冷凝段以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传递到房间内,所述的冷凝段嵌入墙体内,其外表面与墙面平齐,外表贴以壁纸或者粉刷导热性能较好的涂料。热水由所述的进水口进入所述的水箱内,将热量传给所述的蒸发段后由所述的出水口流出。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内部充注一定量的工质,通过其内充注工质的相变进行热量传递。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采用铝板或铜板作为加工材料,一体化加工,并在下部折弯以实现能够在墙体内嵌入安装。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平板热管嵌入在墙体内,其外表面与墙面平齐,其数量以及所述水箱的长度,可以根据房间的热负荷的大小灵活布置。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采暖所用热媒温度低,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供回水温度分别是60℃和45℃,能够利用低品位热能,如太阳能、地热水以及工厂余热等。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包括的微通道平板热管,水箱,进水口,出水口等各部件,均内嵌于墙壁内部,采用暗装的安装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
一种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采用微通道平板热管替代原有的暖气片,传热速度快、热阻小、均温性好、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所包括的微通道平板热管,水箱以及水箱进出水口都内嵌于墙壁内部,采用暗装的安装方式,节省房间空间,增加房间美观度。
所述的暗装式热管暖气散热装置采用的热管与热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所需热水较少,因此所需水箱的体积较小,同时减少输送负荷,安装简便,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微通道平板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微通道平板热管;2-水箱;3-进水口;4-出水口;5-墙体;6-微通道平板热管蒸发段;7-微通道平板热管冷凝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6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