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玻璃封边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6040.8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6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底建永;张慧宽;谷立峰;李河;刘锋;王爱菊;任子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24 | 分类号: | C03B23/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董金国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玻璃 边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真空玻璃的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真空玻璃封边炉。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作为一种绿色节能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用户的青睐。目前,真空玻璃的生产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虽然一些厂家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然而受制于工艺设备的影响,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成本很高。为此,研制一种高效的热处理设备,加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该领域目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中,须将内部四周玻璃粉熔化,要求炉温均匀性偏差小于±5℃,降温过程均匀可控。为此,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玻璃封边炉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并且可以保证玻璃在炉膛内实现均匀封边的真空玻璃封边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玻璃封边炉,其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上的热风循环风机、设置在外壳体内的炉膛以及用于连通热风循环风机与炉膛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加热风道、热风缓冲箱以及空气回收箱,所述加热风道一端与热风循环风机的送风口相连通,加热风道的另一端与热风缓冲箱相连通,热风缓冲箱与所述炉膛的一侧相连通,空气回收箱与所述炉膛的另一侧相连通,所述热风循环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空气回收箱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炉膛内设置有料架,所述料架由两层以上的料架层层层叠加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料架层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冷加工折弯成型,在折弯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壳体的底板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叉车运输时进行受力支撑的支撑轨,在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料架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加热风道内设置有用于给空气加热的电加热器,在所述热风缓冲箱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弧形,一端固定设置在热风缓冲箱与炉膛连通的侧壁上,所述导流板为两个或以上并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热风缓冲箱与炉膛连通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给炉膛送风的炉膛进风口,在所述炉膛进风口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炉膛进风口进风量的风量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每一层所述料架上方空间均对应的设置有炉膛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风量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炉膛进风口一侧用于盖住炉膛进风口的调节板,在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长条孔,所述调节板通过长条孔用调节螺栓与所述热风缓冲箱的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加热风道内的排风装置以及设置在空气回收箱下部侧壁上并且与大气连通的冷却进风口,所述电加热器与排风装置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与加热风道相连通的冷却出风口、与冷却出风口相连通的自然排风管路以及强制排风管路,所述强制排风管路连通有排风风机,在所述自然排风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自然排风降温的第一阀门,在所述强制排风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强制排风降温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热风循环式的方法,通过热风循环风机使空气卷进并依次通过加热风道、热风缓冲箱以及空气回收箱,如此循环加热,工件在炉内依靠热对流的形式,实现对真空玻璃粉的均匀加热,保证封边均匀。同时在热风缓冲箱内有导流板,可以将空气分割成四部分,可以通过调节导流板来粗调进入炉膛上下方向的均匀风量。同时在炉膛进风口上设置有风量调节装置,可以精确调整炉膛进风口的进风量。在每层料架上方均设置有炉膛进风口,可以实现每层料架上层空间的均匀送风量,提高炉温均匀性。所述降温装置的冷风进风口设置在空气回收箱一侧下方,可与炉膛利用后的尾气结合,进而经过热风循环风机和电加热器后,由冷却排风口排出,提高整个降温过程的炉温均匀性。所述外壳体底板采用固定实底,可提高炉膛密封效果,采用外埠伸叉的输送方式进行料架的运输;在炉底上方设置4条支撑轨用以外埠伸叉车进出炉时支撑其滚轮行走;炉底上方设置支撑座,用以完成料架进炉后的受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6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