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吸声内饰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5955.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9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毛杰;朱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康正德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吸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吸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吸声内饰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汽车内饰材料一般由PE、PP、EVA、EPDM等材料组成,对于车内噪声的吸收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汽车开发过程中,通常将铺设在前围板、地板等结构上的内饰材料统称为声学包。声学包几乎应用于每一款车,是汽车上必不可少的结构。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环保问题。一方面,由于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非常繁荣,相应的内饰零部件公司也遍布全国各地,而生产各种内饰材料势必会对本地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后期报废的汽车数量也会急剧上升,而内饰材料的可回收性较差,在报废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吸声内饰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该车辆吸声内饰结构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吸声内饰结构,应用于车辆内部,用于吸收噪音,包括:
待装饰内壁,
微穿孔板,覆盖于所述待装饰内壁处,其中,所述微穿孔板沿其板面垂直贯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所述多个微孔的穿孔率小于19.6%;
空气层,形成在所述微穿孔板与所述待装饰内壁之间,所述空气层厚度为5-20cm。
进一步地,所述微穿孔板采用铝合金或钢板制成。所述铝合金或刚才为零纤维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的加工方法包括粉末冶金、烧结丝网或电刻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的孔径为10-100μm。
进一步地,所述待装饰内壁为刚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车辆吸声内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吸声内饰结构是由零纤维材料组成的微穿孔板与车辆内壁共同组成,该吸声内饰结构不仅能够较好的吸收车内噪音,而且其质量轻、成本低、不受潮。本实用新型的微穿孔板为零纤维材料,零纤维材料对于乘员的健康有益,减小的对于环境的污染。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吸声内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吸声内饰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一般情况,在车辆车身内壁上覆盖一层内饰材料,传统的内饰材料为一层纤维材料,不仅质量重,并且不环保。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车辆内需要装饰的内壁处,也就是待装饰内壁10处覆盖一层微穿孔板20。为使微穿孔板20达到有效的吸声效果,需要将微穿孔板20与车辆的待装饰内壁10很好的结合共同使用,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很好的吸收车内的噪音。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有图1-2所示,具体的结构为将车辆待装饰内壁10作为一层内壁,在该待装饰内壁10外覆盖一层微穿孔板20,并且微穿孔板20所述微穿孔板20与所述待装饰内壁10之间有一空气层30。所述空气层厚度为5-20cm,所述微穿孔板20沿其板面垂直贯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微孔21,所述微孔21的穿孔率小于19.6%。其中,穿孔率是指在穿孔面积范围内,穿孔微孔的总面积占整个面积的百分数。微穿孔板21的穿孔率太大,声波会大量的泄漏,无法起到吸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待装饰内壁10为车辆需要进行消声的部位的内壁,最好为刚性内壁,用于反射传入到刚性内壁的声波。微穿孔板20于待装饰内壁10之间留有空气层30,共同形成具有消声作用的微穿孔板20的结构,使车辆内具有消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吸声内饰结构是由微穿孔板20与车辆内壁共同组成,该吸声内饰结构不仅能够较好的吸收车内噪音,而且其质量轻、成本低、不受潮。微穿孔板20的穿孔率不得高于19.6%,否则该板不符合微穿孔板20的定义,声波会大量泄漏,无法起到吸声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5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备箱垫板总成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行李箱拉门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