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5658.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5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在一份公告号为CN205716749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的发光器件设置在底部,光线从下往上射出,大大提高了背光源的亮度,并在每个发光器件的出光面上设置有一个散光透镜,用于将发光器件的光线折射散开,使光线分布更加均匀。
但是,背光源的出光效果是否均匀,除了跟每个发光器件的光线出射角度大小有关外,还跟不同发光器件之间的光线混合程度有关,为了使不同发光器件之间的光线均匀混合,散光透镜的出光面就必须与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保持足够的混光距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背光源的轻薄化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该背光源不仅可以获得均匀的出光效果,而且其厚度也大大减小,有利于轻薄化趋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底部的线路板,所述线路板面向所述框架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发光器件;所有发光器件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同一个散光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的出光面在每一个发光器件的对应位置上均内凹。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的出光面和/或入光面具有散光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的入光面向所述线路板凸出有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的材质为塑料或者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的入光面和所述线路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塑料材质、或者金属材质、或者玻璃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具有避开所有发光器件的底面,以支撑所述散光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塑料材质或者金属材质。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背光源在所有发光器件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同一个散光透镜,不仅每个发光器件的光线都能被所述散光透镜折射散开,而且不同发光器件之间的光线能够在所述散光透镜内进行初步混合,可以缩短所述散光透镜的出光面和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混光距离,在获得均匀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背光源的厚度,有利于轻薄化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正面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背光源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另一背光源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又一背光源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背光源,包括框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底部的线路板2,所述线路板2面向所述框架1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发光器件3;所有发光器件3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同一个散光透镜4。
该背光源在保证高亮度的同时,在所有发光器件3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同一个散光透镜4,不仅每个发光器件3的光线都能被所述散光透镜4折射散开,而且不同发光器件3之间的光线能够在所述散光透镜4内进行混合,可以缩短所述散光透镜4的出光面和背光源的出光面之间的混光距离,在获得均匀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背光源的厚度,有利于轻薄化趋势。
所述散光透镜4优选为凹透镜,其出光面在每一个发光器件3的对应位置上均内凹,也可以是在出光面对应于每一个发光器件3的位置上具有复杂结构的其它类型透镜;进一步地,所述散光透镜4的出光面或/和入光面还具有散光微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散光透镜4的入光面向所述线路板2凸出有支撑结构41,所述支撑结构41位于所述散光透镜4的边缘以及相邻发光器件3的间隙之间,可以是柱状、环状或边状等,通过双面胶、或者导热胶、或者胶水固定粘贴在所述线路板2上;所述散光透镜4的材质为塑料材质,比如PC、PMMA等,或者玻璃材质,还可以是其它高透光率的材质,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散光透镜4的入光面和所述线路板2之间通过双面胶、或者导热胶、或者胶水固定粘贴有支撑结构41,所述支撑结构41位于所述散光透镜4的边缘以及相邻发光器件3的间隙之间,可以是柱状、环状或边状等;所述支撑结构41为塑料材质,比如PC、PMMA等、或者金属材质、或者玻璃材质,其可以与所述散光透镜4采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5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