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4912.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7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揭其川;汪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亨德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H01H50/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了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但是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多使用复位弹簧进行复位操作,复位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弹力不均匀,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弹力会减小,从而引起断电延迟,从而引起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电磁继电器断电延时的问题,提供了电磁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电磁继电器,包括支撑架、连接杆、连接头、断电线路、通电线路,支撑架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连接,连接头包括球头及与球头连接的导电块,球头与导电块均为上下分离的对称结构,导电块的上半部分为方形,导电块上设有缺口,上下两个导电块上的缺口形成插槽,上下两个对称的连接头上半部分为半球形的,上下两部分球头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柱形槽,两个柱形槽在球头盖合时形成圆柱形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圆柱形的柱形磁铁;断电线路与通电线路上均设有接触头,接触头为带有半球形槽的铜壳,铜壳的内部设有磁铁块。
作为优选,连接杆的端部设有方形的插块,插块与插槽配合且插块与插槽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螺丝,通电线路与螺丝连接。
作为优选,两个铜壳的半球形槽上下相对设置,两个铜壳内的磁铁块的相对的面为N极。
作为优选,容纳腔内的磁铁块的上侧为S极,下侧为N极。
作为优选,连接杆外侧为绝缘外壳,连接杆内部设有铁芯,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插片,插片上设有螺孔,底板上设有电磁铁,电磁铁与铁芯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球头内的磁铁块与断电电路连接的铜壳内的磁铁块相互吸引,球头内的磁铁块与通电电路连接的铜壳内的磁铁块相互排斥从而断开电路,通过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场对吸引铁芯及球头自身的重力从而使球头与铜壳接触,通电电路连通,避免了使用复位弹簧带来的断电延迟;连接杆使用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避免连接杆通电产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支撑架、2—连接杆、3—、4—导电块、5—断电线路、6—通电线路、7—缺口、8—柱形磁铁、9—铜壳、10—半球形槽、11—磁铁块、12—螺丝、13—连接杆、14—铁芯、15—电磁铁、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电磁继电器,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1、连接杆13、连接头、断电线路5、通电线路6,支撑架1包括底板16及设置在底板16上的支撑杆2,连接杆13的一端与支撑杆2铰接,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与连接头连接,连接头包括球头3及与球头3连接的导电块4,球头3与导电块4均为上下分离的对称结构,导电块4的上半部分为方形,导电块4上设有缺口7,上下两个导电块4上的缺口7形成插槽,上下两个对称的连接头上半部分为半球形的,上下两部分球头3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柱形槽,两个柱形槽在球头3盖合时形成圆柱形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圆柱形的柱形磁铁8;断电线路5与通电线路6上均设有接触头,接触头为带有半球形槽10的铜壳9,铜壳9的内部设有磁铁块11。
连接杆13的端部设有方形的插块,插块与插槽配合且插块与插槽上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螺丝12,通电线路6与螺丝12连接。
两个铜壳9的半球形槽10上下相对设置,两个铜壳9内的磁铁块11的相对的面为N极。
容纳腔内的磁铁块11的上侧为S极,下侧为N极。
连接杆13外侧为绝缘外壳,连接杆13内部设有铁芯14,连接杆13的端部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插片,插片上设有螺孔,底板16上设有电磁铁15,电磁铁15与铁芯14配合。
总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亨德,未经汪亨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4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