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4546.5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2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赵传峰;田振江;李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桩基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基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地基、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静载试验是检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一种公认的方法,该方法最直观且最可靠,传统的桩基检测装置使用的是一块承重板,在承重板上加重力板,而重力板每块的重量是相同的,通过加入多少块重力板,判断出桩基承受多少的压力,但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主梁上没有其它的设备,从而就使得主梁的承受重力受到限制,而且传统的桩基检测装置中对于千斤顶是没有固定装置的,在使用的时候,由于受力不均匀就使得千斤顶会发生倾斜,从而影响电子称的读数。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包括试桩、千斤顶、电子称和主梁,所述试桩深差进地面内,并与地面固定连接在一起,试桩上设有固定夹,固定夹与试桩上部固定连接,固定夹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通过管道与油压泵连接,油压泵设在地面上,地面上设有基准杆,基准杆与地面固定连接,油压泵上连接压力表,所述千斤顶上部设有一对平行的钢板,钢板之间设有电子称,钢板上部设有工字钢,工字钢上部设有主梁,工字钢与主梁之间接触连接,主梁和地面之间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主梁上部设有立柱和重力板,立柱顶部与主梁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重力板与主梁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上设有沉孔,千斤顶底部通过沉孔与固定夹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基准杆上设有通孔,千斤顶与基准杆上的通孔接触连接,基准杆表面设有水平仪,基准杆底部通过立杆与地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梁下部设有两对互相平行的支撑杆,支撑杆之间设有弹簧,弹簧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下方通过螺栓与主梁可拆卸连接,固定座下方与地面滑动连接,支撑杆通过旋转轴与固定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与传统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相比,改良后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通过在主梁的底部设有支撑杆,而在主梁的上部,通过连接杆将立柱的顶部与主梁的四个角连接,支撑不仅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更能维持主梁的水平,而主梁通过连接杆与立柱连接后,能够承受更多的重量,能够符合更加严格的桩基检测要求。
2.与传统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相比,改良后的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用基准杆对千斤顶起到固定的作用,保证千斤顶在受到压力的时候不会倾斜,从而使得电子称的读书尽可能的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桩,2-固定夹,3-油压泵,4-压力表,5-地面,6-千斤顶,7-基准杆,8-支撑杆,9-固定座,10-电子称,11-工字钢,12-主梁,13-连接杆,14-立柱,15-螺栓,16-弹簧,17-重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建筑桩基静载检测装置,包括试桩1、千斤顶6、电子称10和主梁12,所述试桩1深差进地面5内,并与地面5固定连接在一起,试桩1上设有固定夹2,固定夹2与试桩1上部固定连接,固定夹2上设有千斤顶6,千斤顶6通过管道与油压泵3连接,油压泵3设在地面5上,地面5上设有基准杆7,基准杆7与地面5固定连接,油压泵3上连接压力表4,所述千斤顶6上部设有一对平行的钢板,钢板之间设有电子称10,钢板上部设有工字钢11,工字钢11上部设有主梁12,工字钢11与主梁12之间接触连接,主梁12和地面5之间设有固定座9,固定座9之间设有支撑杆8,所述主梁12上部设有立柱14和重力板17,立柱14顶部与主梁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连接,重力板17与主梁12接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未经张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4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