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3117.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2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涛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2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电站 安全 预警系统 交换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
背景技术
变电站在现代电网输配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运行问题尤为重要。在变电站实行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后,必需解决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变电站安全管理及远程监视问题。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因素如:设备异常、火灾、水灾、烟雾、非正常进入、电缆沟进水、小动物侵入等实现在线检测,使故障信息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及蔓延。在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必不可少,在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网络搭建过程中,交换机是必备的网络设备。目前采用的交换机多为以太网交换机,对于中小型的局域网络来说,目前交换机的端口数量足以满足需求,但是,对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多个局域网组成的大型局域网,仅凭一个交换机不足以满足需求,需要增加交换机的数量,而在信息机房中,为了方便管理,需要将多个交换机放置在一起,这样一来,由于现有交换机本身没有装载专门的散热结构,其散热效果差,当多个交换机排放在一起时,产生的热量不仅会对交换机的性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减少交换机的使用寿命,不仅如此,当热量过高时,还可能引发火灾,对信息机房的安全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包括外壳和交换机主板,交换机主板固设在外壳的内部,所述交换机主板与外壳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外壳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外壳的右侧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片、散热风机、绝缘振动网、振动棒,所述绝缘振动网设置在交换机主板和外壳的右侧壁之间,绝缘振动网与交换机主板之间设置有间隔,绝缘振动网的上端与外壳的上侧壁固定连接,绝缘振动网的下端与外壳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振动棒与绝缘振动网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均设置在外壳的外部,相邻的散热片之间设置有间隔,散热片的尾端与外壳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机与散热片的首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与外壳的右侧壁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振动网的目数大于20目且小于50目。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通过对现有交换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加装散热装置,不但散热效率显著提高,而且还能够有效避免灰尘影响交换机主板的正常工作,有利于延长交换机主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所述用于变电站安全预警系统的交换机,包括外壳1和交换机主板2,交换机主板2固设在外壳1的内部,所述交换机主板2与外壳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外壳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1;所述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散热装置3,散热装置3包括多个散热片31、散热风机32、绝缘振动网33、振动棒34,所述绝缘振动网33设置在交换机主板2和外壳1的右侧壁之间,绝缘振动网33与交换机主板2之间设置有间隔,绝缘振动网33的上端与外壳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绝缘振动网33的下端与外壳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振动棒34与绝缘振动网3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31均设置在外壳1的外部,相邻的散热片31之间设置有间隔,散热片31的尾端与外壳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机32与散热片31的首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涛,未经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3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