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2043.4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2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传扬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潘笑玲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开收伞,其开收伞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设置于伞中棒内的开伞弹簧、子弹头、一端连接子弹头并绕经中棒和下巢上设置的滑轮的拉索等部件来实现的。其中,如图1所示,中棒上设置的滑轮结构通常是在中棒顶部固定设置一个滑轮座1’,滑轮2’尺寸较大并安装在这个滑轮座1’一侧,拉索绕经该滑轮2’后引出中棒外,由此开伞弹簧3’只能安装在该内塞下方的中棒内腔中,滑轮座1’高度的这段空间a无法为弹簧利用,由于受中棒长度所限,往往要采用线径较大的开伞弹簧才能达到开伞所需的强度, 但这样一来压缩中棒所需的力量较大,这对力气较小的使用者如老人、儿童或女性来说颇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大开伞弹簧空间从而在中棒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增强开伞力同时又能减轻收伞力的自动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固定于该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该中棒的下巢、安装在中棒内腔的开伞弹簧和内导管、子弹头、拉索、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棒和下巢上的滑轮;所述开伞弹簧套在所述内导管外。
设置于中棒内部的滑轮安装在一滑轮座内,该滑轮座固定于所述内导管顶部,且该滑轮座被套在所述开伞弹簧内;所述上巢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拉索一端连接所述子弹头并依次绕经中棒内的滑轮和上巢处的滑轮后引出中棒外。
所述内导管可以采用胶管,所述滑轮座下部紧密套接于该内导管的顶部外。
或者,所述内导管为胶管,所述滑轮座与该内导管一体成型。
又或者,所述内导管为金属管,所述滑轮座为该金属管的顶部。
所述滑轮座顶部向外凸没有凸沿,所述开伞弹簧的顶部与该凸沿相抵。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将滑轮座的外部尺寸缩小至能被套在开伞弹簧内腔中,从而开伞弹簧可伸展至滑轮座的部分,在中棒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开伞弹簧可以做得更长、增加弹簧的圈数,在保证开伞所需的弹簧弹力的情况下,可减小开伞弹簧线径,由此可实现增加开伞力、减轻收伞力的效果,大大方便了力气小的使用者如老人、儿童或女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自动伞的中棒顶部滑轮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实施例一的竖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实施例二(拉索7未示出)的竖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于该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动套接于该中棒1的下巢3、安装在中棒1内腔中的开伞弹簧4和内导管5、子弹头6、拉索7、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棒1、上巢2和下巢3上的滑轮。其中,中棒1由一节以上的管件内外滑动套接而成,图中仅示出最上方的一节管件。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开伞弹簧4套在所述内导管5外,所述子弹头6安装在伞下部的伞把内腔(图中未示出)中。所述拉索7一端连接所述子弹头6,另一端绕经各滑轮后固定于上巢2。按压伞把上的控制按钮可释放下巢3从而在开伞弹簧4的作用下实现开伞动作,或者释放子弹头6实现伞面的收折。而当压缩中棒1时,设置于中棒1内腔的内导管5将子弹头6向下推动至初始位置。以上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或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设置于中棒1的滑轮11安装在一滑轮座8内,该滑轮座8固定于所述内导管5顶部,该滑轮座8和滑轮11的尺寸做得较小,滑轮座8被套在所述开伞弹簧4内。为了将拉索7引出中棒1外,所述上巢2处也设置有滑轮21,所述拉索7从子弹头6处引出后,依次绕经中棒1顶部设置的滑轮11、上巢2处设置的滑轮21、下巢3处设置的滑轮31,最后绕回上巢2处固定。由此滑轮座8高度方向也成为可容纳开伞弹簧的可利用空间,在中棒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开伞弹簧可以做得更长、可增加弹簧的圈数,在保证开伞所需的弹簧弹力的情况下,可减小开伞弹簧线径,由此可实现增加开伞力、减轻收伞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内导管5采用胶管,所述滑轮座8下部为套筒状并紧密套接于该内导管5的顶部侧壁外。当然,也可采用滑轮座8与内导管5一体成型的结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传扬,未经陈传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2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 下一篇:一种旋转手机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