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蛙养殖棚舍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1742.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52102 | 代理人: | 刘创先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棚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实施场所,具体为一种林蛙养殖棚舍。
背景技术
中国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南至上海地区。其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以多种昆虫为食。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用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
林蛙是一种经济养殖动物,建立优化合理的养殖棚舍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等养殖目的。林蛙养殖棚舍要保持湿润有水,避免高温,环境清洁干净,以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蛙养殖棚舍。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林蛙养殖棚舍,包含围栏、水渠和遮阴的棚区,所述水渠为设于棚区外的环形渠,所述围栏设于水渠外,所述水渠的底部靠围栏一侧为竖直壁,靠棚区一侧为30度斜坡底面,所述水渠设有通向棚区的内渠。
进一步,所述围栏的高度为1米,水渠的深度为30厘米,棚区的高度50厘米。
进一步,所述水渠宽40厘米,内渠的深度和宽度均为10厘米。
进一步,所述棚区内通过设隔板分隔为多个区域。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林蛙养殖棚舍设有围栏、外围环形的水渠、内渠和遮阴的棚区,棚顶设有防嗮网,水渠的外侧为直壁内侧为30度斜坡,便于林蛙发育变态后爬往棚区生活觅食。此种林蛙养殖的棚舍易于就地搭建,结构简单,凉爽透气,湿润保水,采光好,林蛙觅食和运动状态好,便于养殖,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林蛙养殖棚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栏,2-水渠,3-棚区,4-内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可以预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施情况可能产生种种变化。
如图1,一种林蛙养殖棚舍,包含围栏1、水渠2和遮阴的棚区3,所述水渠2为设于棚区3外的环形渠,所述围栏1设于水渠2外。围栏1为高约1米,由若干固定桩及尼龙窗纱围绕形成的。水渠2深30厘米、宽40厘米,水渠2的底部靠围栏1一侧为竖直壁,靠棚区3一侧为30度斜坡底面。棚区3为中央部位的林蛙生活区,顶部设有黑色防晒网覆盖,棚区3的高度50厘米。
所述棚区3内通过设隔板分隔为多个区域,方便林蛙分区饲养,避免相互干扰、抢食和争斗,所述水渠2设有通向每个棚区3的多个内渠4,内渠4的深度和宽度均为10厘米。
此种林蛙养殖的棚舍易于就地搭建,结构简单,凉爽透气,湿润保水,采光好,林蛙觅食和运动状态好,便于养殖,非常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未经遵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17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喂食的蜥蜴饲养装置
- 下一篇:移动式大鲵喂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