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滴微流控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0893.0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於林芬;钟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滴微流控 芯片 | ||
1.一种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基底,以及与芯片基底依次压合封接的芯片通道层、液滴储存层、芯片粘接层和芯片盖片;
所述芯片通道层、液滴储存层、芯片粘接层上的对应位置均设有液滴通道,每个所述液滴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液滴入口和液滴出口;所述芯片通道层上还设有液滴生成组件、液滴检测/分选组件,所述液滴生成组件管道连接于所述液滴通道的液滴入口,所述液滴检测/分选组件管道连接于所述液滴通道的液滴出口;
所述芯片基底用于封闭所述芯片通道层中的各通道,所述芯片粘接层用于粘接所述液滴储存层和芯片盖片,所述液滴储存层上的液滴通道用于液滴的储存/反应;其中,所述液滴储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芯片粘接层的厚度以及大于所述芯片通道层的厚度;所述芯片粘接层和所述芯片通道层的材质为双面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储存层的厚度为0.5-2.5mm;所述液滴储存层的材质为硬质高分子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粘接层的厚度为0.05-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粘接层的材质为压敏型或紫外光固化型双面胶,所述芯片通道层的材质为压敏型或紫外光固化型双面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盖片的厚度为0.5-1.5mm;所述芯片基底的厚度为0.5-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通道层、液滴储存层、芯片粘接层和芯片盖片上均分别对应设置有油相入口、水相试剂入口;
所述液滴生成组件包括油相引入通道和水相引入通道,所述油相引入通道与所述水相引入通道的一端相交汇,且均与所述液滴通道相连通,所述油相引入流道和所述水相引入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所述油相入口和所述水相试剂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通道层、液滴储存层、芯片粘接层和芯片盖片上均分别对应设置有废液排出口,至少一个调节相入口,所述调节相用于调节液滴间距;
所述液滴检测/分选组件包括调节相引入通道、主通道、至少一对微电极通道,在靠近在所述液滴出口处,所述调节相引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液滴通道相交汇,并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所述调节相引入通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调节相入口;
所述主通道具有第一节点,所述主通道在所述第一节点处分支出第一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的游离端为废液排出出口;所述微电极通道设置在所述主通道的外部,并靠近所述第一节点处;所述微电极通道中的微电极用于介电分选流经所述主通道中的液滴,所述第一侧管道用于排出经所述微电极分选后的废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电极通道为折线形,每个所述微电极通道具有一拐点,所述拐点正对所述主通道的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生成组件、液滴检测/分选组件以及液滴通道可采用激光雕刻或刀片雕刻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生成组件为T型通道结构或十字交叉型流动聚焦结构,所述液滴生成组件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液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08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酸液浸泡缸
- 下一篇:具有计数功能的移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