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及其听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0826.9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9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姚佳;周连群;董晓强;李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听诊 电子听诊器 听诊器 拾音器 数字化 声音振动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 模数转换器 声音电信号 存储器 输出端口 控制器 听诊头 采样模数 实时采集 实时音频 通信连接 文件存储 配戴 粘贴 转化 输出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及其听诊系统,其包括:听诊器,其粘贴到身体一个部位,所述听诊器包括用于实时采集声音振动信号的听诊头;信号处理电路,其集成到所述听诊器内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拾音器、第一控制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拾音器通信连接到所述听诊头,将所述声音振动信号转化为声音电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器和输出端口,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拾音器转化的所述声音电信号进行高采样模数转换,获得数字化的实时音频文件存储于所述存储器并经所述输出端口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及其听诊系统,支持连续配戴与连续听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及其听诊系统。
背景技术
医师使用听诊器对人体中各种脏器发出的声音进行听诊,诊断病患生理状态。常见应用于进行心音、肺音、胃音、肠音的听诊,听诊过程需要医生连续监听,而且往往需要较长的听诊时间医生才能下诊断结论,相对于其他例如生化分析、影像等医学检测手段,听诊的效率比较低下。
电子听诊器的产生,减轻了医师的听诊负担和工作强度。但是,电子听诊器听诊时仍然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周围无明显嘈杂声,患者需要平躺或静坐,禁止说话,否则会严重影响听诊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肠鸣音的听诊,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听诊,时间跨度最长可达72小时,对患者胃肠功能进行连续动态评估,常规的电子听诊器结构由于不具备环境适应能力,正常讲话、衣物摩擦、环境嘈杂声等均严重影响听诊质量,不适合进行长时间、连续听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及其听诊系统,支持连续配戴与连续听诊。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电子听诊器,其包括:
听诊器,其粘贴到身体一个部位,所述听诊器包括用于实时采集声音振动信号的听诊头;信号处理电路,其集成到所述听诊器内部;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拾音器、第一控制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拾音器通信连接到所述听诊头,将所述声音振动信号转化为声音电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模数转换器和输出端口,所述模数转换器对所述拾音器转化的所述声音电信号进行高采样模数转换,获得数字化的实时音频文件存储于所述存储器并经所述输出端口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通信连接到所述听诊头与所述拾音器之间的收音腔,所述收音腔将所述听诊头实时采集的所述声音振动信号收集并汇集至所述拾音器转化为所述声音电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还包括通信连接到所述拾音器和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间的调理电路,所述调理电路对所述拾音器转化得到的所述声音电信号进行调理后输出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调理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通信连接到所述拾音器,滤除所述声音电信号的高频噪音。
优选的是,还包括电源,其通信连接到所述听诊头,用于供电。
优选的是,所述拾音器包括具有压电性质的压电传感电极片、驻极体麦克风、MEMS麦克风以及动圈式麦克风中的一种。
一种数字化电子听诊系统,其包括:
听诊器,其粘贴到身体一个部位,用于采集实时声音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数字化的实时音频文件;远程操作端,其包括通信连接的音频特征库和第二控制器;其中,所述音频特征库预存有身体不同部位听诊的音频文件的音频特征;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到所述听诊器的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接收、播放所述实时音频文件,将所述实时音频文件的实时音频特征与所述音频特征库进行比对分析。
优选的是,所述音频特征包括所述声音电信号的幅度、波形以及频带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08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儿科听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胎监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