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0640.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6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旭;宋保强;苏映军;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9/00 | 分类号: | B02C19/00;B02C2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磨 器用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了提取组织的RNA、DNA或蛋白,通常需要先将组织磨碎,制作组织匀浆。
公知的组织研磨器有很多种类型,市面上有一种方便的研磨器为手持的研磨桶,但是该研磨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液氮的加入很容易将手部冻伤,实际操作中尽管带很厚的手套,还是很容易冻伤。并且该手持的研磨桶,再研磨过程中,容易打滑。但是其不仅影响研磨效果,而且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研磨器用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可对研磨器进行固定,防止手部直接接触该研磨筒体,大大提高了卫生安全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
包括底座、分别设于底座两侧的立杆和设于两个立杆之间的固定筒体以及夹持装置;
所述固定筒体为具有真空夹层的玻璃筒体;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
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分别设于所述固定筒体的上下端;
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以及固定筒体为中空状,其中部的腔体供研磨器的筒体穿过;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硅胶垫体。
如上所述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中,所述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分别包括左夹体和右夹体,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分别包括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弹簧;
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分别呈半圆状,合起来形成圆柱状将筒体容纳在其内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中,还包括吸盘,所述吸盘为微型吸盘,其贴附于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内侧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中,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均包括外壳、填充有棉垫的夹层以及硅胶垫;
所述吸盘设于所述硅胶垫上;
所述外壳为医用钢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中,所述底座为圆形或方形状;
所述底座为医用钢制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中,所述玻璃筒体为透明玻璃状;所述玻璃筒体环设有防滑颗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将研磨器置于该研磨辅助装置内,将上夹持件和下夹持件进行夹持,方可手握该玻璃筒体进行研磨;有效防止手部直接接触研磨筒体;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不仅可方便使用者进行研磨,防止手部冻伤,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其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立杆 3、固定筒体
4、上夹持件5、下夹持件 6、凹槽
7、左夹体8、右夹体 9、微型吸盘
10、防滑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分别设于底座1 两侧的立杆2和设于两个立杆2之间的固定筒体3以及夹持装置;所述固定筒体3为具有真空夹层的玻璃筒体;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件4和下夹持件5;所述上夹持件4 和下夹持件5分别设于所述固定筒体3的上下端;所述上夹持件4和下夹持件5以及固定筒体3为中空状,其中部的腔体供研磨器的筒体穿过;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一凹槽 6;该凹槽6内设有硅胶垫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研磨器置于该固定筒体3 内,再将上夹持件4和下夹持件5的左夹体7和右夹体8夹持在该筒体上;同时该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内侧面的微型吸盘9吸附在该筒体上;起到固定该筒体的作用;筒体的底部落入该凹槽6内;固定好后可进行研磨操作;手部直接握在该玻璃筒体的外侧壁上的防滑颗粒10上即可进行研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磨器用辅助装置,所述上夹持件4和下夹持件5 分别包括左夹体7和右夹体8,所述左夹体7和右夹体8分别包括左夹臂、右夹臂以及弹簧;所述左夹体7和右夹体8分别呈半圆状,合起来形成圆柱状将筒体容纳在其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06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的场景自适应智能窗
- 下一篇:一种高密封性抗风压防火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