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层共挤包装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9763.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辉;叶东林;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冠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0;B32B27/32;B32B27/34;B32B27/36;B32B27/40;B32B25/08;B32B25/20;B32B7/12;B32B1/08;B65D6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343000 江西省吉***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层 包装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层共挤包装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层共挤包装薄膜。
背景技术
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聚酯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2维材料,例: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目前市场上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三层共挤包装薄膜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保护圈,不能对薄膜进行有效的保护,没有设置PVDC层、聚氨酯树脂层、PET树脂层和聚乙烯树脂层,不能阻绝空气和不具有印刷性能,没有设置聚丙烯层、丁烯层、乙烯层和聚乙烯层,不能阻水、防渗透,没有设置硅酮层、聚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和聚酰胺层,不具有良好的热封性和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设置保护圈,不能对薄膜进行有效的保护,没有设置PVDC层、聚氨酯树脂层、PET树脂层和聚乙烯树脂层,不能阻绝空气和不具有印刷性能,没有设置聚丙烯层、丁烯层、乙烯层和聚乙烯层,不能阻水、防渗透,没有设置硅酮层、聚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和聚酰胺层,不具有良好的热封性和弹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包括聚丙烯层、丁烯层、聚氨酯树脂层、PVDC层、PET树脂层、聚乙烯树脂层、外层、中层、第一粘接层、薄膜、第二粘接层、内层、硅酮层、聚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聚酰胺层、乙烯层、苯乙烯层、薄膜筒和保护圈,所述薄膜筒的外部套有保护圈,所述保护圈的外部套有薄膜,所述薄膜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中层,所述中层的内侧设置有内层,且中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层,所述外层的内部设置有聚乙烯树脂层,所述聚乙烯树脂层的内侧设置有PET树脂层,所述PET树脂层的内侧设置有PVDC层,所述PVDC层的内侧设置有聚氨酯树脂层,所述硅酮层安装在内层的内部,且硅酮层的内侧设置有聚苯乙烯层,所述聚苯乙烯层的内侧设置有聚氯乙烯层,所述聚氯乙烯层的内侧设置有聚酰胺层,所述丁烯层安装在中层的内部靠近聚氨酯树脂层一端位置处,且丁烯层的内侧设置有聚丙烯层,所述聚丙烯层的内侧设置有苯乙烯层,所述苯乙烯层的内部设置有乙烯层,所述聚氨酯树脂层与丁烯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聚酰胺层与乙烯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粘接层。
优选的,所述保护圈为橡胶材质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接层为热熔胶材质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外层共包括聚氨酯树脂层、PVDC层、PET树脂层和聚乙烯树脂层,中层共包括聚丙烯层、丁烯层、乙烯层和苯乙烯层,内层共包括硅酮层、聚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和聚酰胺层。
优选的,所述薄膜筒为空心圆柱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保护圈,能对薄膜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了因薄膜筒表面粗糙造成薄膜损坏的问题,设置PVDC层、聚氨酯树脂层、PET树脂层和聚乙烯树脂层,能使外层具有透明、防潮、耐酸碱的作用,避免了薄膜外层受潮、损坏的问题,设置聚丙烯层、丁烯层、乙烯层和聚乙烯层,能使内层阻水、防渗透,避免了薄膜内层进水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设置硅酮层、聚苯乙烯层、聚氯乙烯层和聚酰胺层,使薄膜可以具有良好的热封性和弹性,避免了薄膜因物品过重导致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薄膜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聚丙烯层;2、丁烯层;3、聚氨酯树脂层;4、PVDC层;5、PET树脂层;6、聚乙烯树脂层;7、外层;8、中层;9、第一粘接层;10、薄膜;11、第二粘接层;12、内层;13、硅酮层;14、聚苯乙烯层;15、聚氯乙烯层;16、聚酰胺层;17、乙烯层;18、苯乙烯层;19、薄膜筒;20、保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冠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冠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97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扇头及无叶风扇
- 下一篇:轴承座用的盖和相关联的转动轴用的支撑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