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渗透膜限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7139.1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1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魏世超;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0 | 分类号: | B01D6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王龑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限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液体流量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渗透膜限流装置。
背景技术
渗透膜的出口压力一般通过浓水侧的调节阀门进行调节,但调节浓水压力会使浓水流量与纯水流量同时发生变化,调节时间长,调节难度大,另一方面,渗透浓水一般为高盐度水,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时间工作后装置时常有渗漏情况发生,而且阀门价格相对较贵。
因此,目前并没有一种价格低廉、调节方便、耐腐蚀性强、稳定耐用的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渗透膜限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透膜限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通过连接卡盘与渗透膜废水侧管道连通,所述管体内形成限流增压的限流通道,所述限流通道由入水侧到出水侧通道先变窄后变宽。
所述限流通道包括连通的Ⅰ号锥体、Ⅱ号锥体。
所述Ⅰ号锥体的大径固定在管体的入水侧。
所述Ⅱ号锥体的大径固定在管体的出水侧。
所述Ⅰ号锥体、Ⅱ号锥体的锥顶连通处形成限流孔
所述连接卡盘的装配端形成卡槽。
所述Ⅰ号锥体、Ⅱ号锥体与管体内壁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所述Ⅰ号锥体、Ⅱ号锥体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废水测阀门在长时间工作后,常有渗漏情况发生,而且阀门价格相对较贵,且较难调节的问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连接卡盘2管体
3限流孔4Ⅰ号锥体
5Ⅱ号锥体6限流通道
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渗透膜限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管体2,所述管体2通过连接卡盘1与渗透膜废水侧管道连通,所述管体2内形成限流增压的限流通道6,所述限流通道6由入水侧到出水侧通道先变窄后变宽。
所述限流通道6包括连通的Ⅰ号锥体4、Ⅱ号锥体5。
所述Ⅰ号锥体4的大径固定在管体2的入水侧。
所述Ⅱ号锥体5的大径固定在管体2的出水侧。
所述Ⅰ号锥体4、Ⅱ号锥体5的锥顶连通处形成限流孔3
所述连接卡盘1的装配端形成卡槽7。
所述Ⅰ号锥体4、Ⅱ号锥体5与管体2内壁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所述Ⅰ号锥体4、Ⅱ号锥体5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
所述连接卡盘1与渗透膜废水侧管道连接处设置有环向密封。
所述Ⅰ号锥体4通过管径的减少提高渗透膜废水测压力,从而保证渗透膜的产水量。
所述Ⅱ号锥体5通过管径的变大使得废水侧的流速下降,减小喷射速度。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废水测阀门在长时间工作后,常有渗漏情况发生,而且阀门价格相对较贵,且较难调节的问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华核(天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7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塔浆液置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除塑化剂的微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