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温加湿除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76973.9 | 申请日: | 201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5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李前春;胡东锋;方晓军;张新发;王思凡;权银虎;张鹏;曲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F28D3/02;B65G33/14;B65G33/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加湿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建筑、化工、冶金、医药领域中高温粉尘料的输送和收集,具体涉及一种降温加湿除尘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高温粉尘料进行输送收集时,为降低作业现场粉尘含量经常在物料出口对高温粉尘进行喷淋降尘作业。在使用传统喷淋除尘装置作业时主要存在用水量大、混合不均、降尘不充分、水汽四散造成二次污染、水汽上返造凝结成输送设备堵塞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喷淋装置由于用水量大、混合不均、降尘不充分、水汽四散造成的二次污染、水汽上返凝结造成输送设备堵塞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温加湿除尘装置,包括上下平行设置且连通的喷淋冷却管和外筒,外筒内沿轴向安装着输送搅拌轴,外筒一端的筒壁上开设着开口向上的进料口,另一端的筒壁上开设着开口向下的出料口,喷淋冷却管靠近出料口一端的端部开设进水口,靠近进料口一端的管壁开设着开口向上的回水口,回水口上安装着加湿水量调节阀门。
所述喷淋冷却管内沿轴向安装着斜向锯齿状的冷凝板,冷凝板将喷淋冷却管分隔为上下两个空腔,下腔与外筒连通,上腔在回水口一端安装着喷淋管,喷淋管一端固定在上腔内,另外一端伸出上腔后再插入下腔内,下腔还竖直安装着阻流板,阻流板位于冷凝板下方;靠近进水口的端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排气管,排气管贯穿冷凝板和喷淋冷却管。
所述输送搅拌轴沿进料口至出料口方向在主轴上依次安装输送叶片、推搅叶片、搅拌叶片和防堵叶片,输送叶片与推搅叶片间相距个输送叶片螺距,防堵叶片与输送叶片旋向相反,其它叶片与输送叶片旋向相同。
所述外筒靠近进料口的端部安装着动力端外筒端盖,靠近出料口的端部安装着卸料端外筒端盖,输送叶片所在的外筒段为外筒密封段,推搅叶片和搅拌叶片所在的外筒段为外筒搅拌段,防堵叶片所在的外筒段为外筒防堵段。
所述冷凝板是由多个斜向板和竖直板连接后组成的锯齿状结构,斜向板向着进水口倾斜,阻流板位于斜向板正下方。
所述喷淋冷却管为方形管,上方是密闭盖板,沿径向间隔设有多个贯穿密闭盖板的风冷孔,每一个风冷孔位于斜向板和竖直板之间的位置。
所述动力端外筒端盖和卸料端外筒端盖以及各个相邻部件接合面之间均安装有密封紧固件。
一种降温加湿除尘装置的使用方法,高温粉尘料由进料口进入,输送搅拌轴开始旋转搅拌,高温物料在输送叶片的挤压作用下进入外筒搅拌段被推搅叶片破碎,同时冷却喷淋水由进水口流入喷淋冷却管上腔内,一部分冷却喷淋水经加湿水量调节阀门回流,一部分进入喷淋管内对高温粉尘料进行喷淋,破碎后的高温粉尘料与上方喷淋水混合进行热交换,高温粉尘料被降温,水被汽化后向排气管运动,在阻流板的作用下与冷凝板接触后冷凝,沿冷凝板下落至下方降温后的粉尘料中,再次进行热交换,直至喷淋水不再汽化,与粉尘料均匀混合后从外筒出料口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降温加湿除尘装置,包括外筒、输送搅拌轴、喷淋冷却管、水量调节阀门、密封紧固件等。该装置工作时,高温粉尘料由装置进料口进入,在装置内经降温、加湿、搅拌后,从装置出料口排出,从而避免粉尘飘散。装置具有加湿水量可调,冷却效率高,除尘效果好,结构紧凑的特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降温加湿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筒;2、输送搅拌轴;3、喷淋冷却管;4、加湿水量调节阀门;5、密封紧固件;
1.1、动力端外筒端盖;1.2、外筒密封段;1.3、外筒搅拌段;1.4、外筒防堵段;1.5、卸料端外筒端盖;2.1、主轴;2.2、输送叶片;2.3、推搅叶片;2.4、搅拌叶片;2.5、防堵叶片;3.1、排气管;3.2、喷淋管;3.3、冷凝板;3.4、密闭盖板;3.5、风冷孔;3.6、阻流板;
A、进料口;B、回水口;C、喷淋口;D、出料口;E、排气口;F、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6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喷雾除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