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76538.6 | 申请日: | 201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方鹍;刘志钢;王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B61L5/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安全门 倚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城市内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居民的日常出行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地铁乘坐的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为了提高居民乘坐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在地铁站站台设置安全门,来避免乘客被正在站台内行驶的地铁车辆所伤。安全门通常与列车车门在列车到站停车时同时开启,但不少乘客喜欢倚靠在安全门上,若乘客不能及时注意到安全门即将开启,则在安全门开启的同时,乘客则有可能会摔倒受伤并且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提供一种防止乘客倚靠在地铁站台安全门上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红外检测模块和压力监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
所述的红外监测模块包括红外光线射光面板、红外光线收集装置和光感应判别装置,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与光感应判别装置连接,所述的压力监测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判别装置,所述的光感应判别装置和压力判别装置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背面通过弹簧连接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红外光线收集装置包括多个光感应面板。
所述的光感应面板两侧设有供其上下滑动的滑动槽。
所述的红外光线射光面板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的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器。
所述的报警器为报警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红外监测模块,实时感应安全门的状态,一旦有人倚靠即发出报警,监测方便可靠;
2、同时采用压力监测装置,两种监测方式,确保安全;
3、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控制开关,控制红外光线射光面板、光感应面板在安全门开启时关闭工作,安全门关闭后开启工作,避免正常上下客时发生误报警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其中:1、红外光线射光面板,2、红外光线收集装置,3、光感应面板,4、弹簧,5、压力传感器,6、压力判别装置,7、光感应判别装置,8、控制器,9、报警器,10、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包括:具有射光功能的灯光面板,其安装在安全门上方;灯光收集装置,其镶嵌安装在安全门前端地面中;弹簧,弹簧顶端与光感应面板底端相连接,光感应面板是可上下移动的,通过两侧的滑动槽上下移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弹簧下方,在射光面板射出红外光线后,光感应面板检测射到面板的红外光线而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传递至光感应判别器,光感应判别器判别光感应面板接收的光面积大小,发出相应命令信号;同时若光感应面板上有重力踩压时,光感应面板通过滑动槽向下移动,弹簧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收到压力而发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传递至压力判别器,压力判别器对其挤压压力进行判别发出相应命令信号;报警器;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命令信号,如控制器持续接收到两个相应的命令信号,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具体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列车安全门防倚靠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监测模块、压力监测模块、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的红外检测模块和压力监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倚靠装置可以自动检测乘客倚靠地铁站台安全门,并进行提示,提高了乘客在候车、乘车中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6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