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576245.8 | 申请日: | 2017-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陶云海;施杨;黄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4B1/00;E04B1/41;E04B1/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柱一桩 施工 中柱桩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桩连接结构,具体为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一柱一桩常用于逆作法施工中地下室的支撑结构。所谓一柱一桩,通常是先施工下方的灌注桩,然后在灌注桩的上方设置立柱,立柱下方插入灌注桩中,从而形成柱桩结合的支撑结构。目前,随着逆作法施工的地下室越做越深,使得立柱的设计承载力大幅度增加,这就需要立柱与灌注桩之间牢固结合,将立柱上的承载力平稳传递至灌注桩。然而,现有的柱桩连接结构,柱桩连接处往往成为受力薄弱点,在立柱受到扰动时,灌注桩顶端包裹立柱的混凝土易遭致破坏,影响柱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柱桩连接结构在立柱与灌注桩的连接处易遭受破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在管柱的插入段设置栓钉和纵向钢筋,使柱桩连接节点牢牢结合在一起,同时,设置在插入段端部的端承板可以将来自管柱的荷载平顺地传至灌注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包括:
灌注桩,所述灌注桩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内部设置有钢筋笼;
管柱,所述管柱包括插入段,所述插入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栓钉,所述插入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列栓钉,每一列所述栓钉的悬臂端通过纵向钢筋连接在一起;所述插入段的端部设置有端承板;所述插入段通过混凝土浇筑于所述钢筋笼内。
进一步,所述柱桩连接节点还包括若干导向钢筋,若干所述导向钢筋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端承板的底端边缘,另一端共同焊接在一点上形成导向尖端。
优选地,所述导向尖端位于所述管柱中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端承板与所述导向尖端之间还设置有轴向钢筋,所述轴向钢筋位于所述管柱的中轴线上,所述轴向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承板和导向尖端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6-10mm的光圆钢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管柱的插入段浇筑于灌注桩的钢筋笼内,插入段外壁上设置的栓钉和纵向钢筋,牢牢地将管柱固定于灌注桩的混凝土内,同时,设置在插入段端部的端承板可以将来自管柱的荷载平顺地传至灌注桩;
(2)插入段插入灌注桩的钢筋笼的施工作业,一般是在水下盲插,可能存在栓钉挂蹭钢筋笼的箍筋,使管柱难以下放的情况,设置纵向钢筋可防止栓钉挂蹭钢筋笼,使管柱更加平顺地插入灌注桩中;
(3)在端承板下方焊接若干导向钢筋,并导向钢筋的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导向尖端,由于导向尖端具有较小的面积,容易插入钢筋笼中,然后利用导向钢筋将管柱的插入段引入钢筋笼中,从而降低了管柱盲插施工的难度,而且设置轴向钢筋增加了导向钢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断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如下:
柱桩连接节点100;灌注桩110;钢筋笼111;混凝土112;管柱120;插入段121;栓钉122;纵向钢筋123;端承板130;导向钢筋140;导向尖端141;轴向钢筋1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柱一桩施工中柱桩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断面的剖视图。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6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