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5491.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9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尹家胜;张永泉;张庆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10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鱼类 人工 模拟 繁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属于野生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类根据适宜生存水层的不同,分别生存在上、中、下三层水体中,其中水体下层的鱼类大多是底栖鱼类,在自然状况下,栖息在山涧溪流和江河的野生底栖鱼类喜欢在具有较小水流速、光线较暗的底层沙石层进行繁殖。
在底栖野生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由于野生鱼类对人工环境的不适应,使人工培育繁殖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野生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由于鱼类对人工环境的不适应,造成培育繁殖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它包括缸体、上盖、进水管、栏网、水流循环管和出水管,
上盖为滤网上盖,上盖盖在缸体的上端口上,进水管的出口对应于上盖表面,进水管上设置水阀;
缸体的缸底连通出水管,出水管处于缸体内部的高度可调节;水流循环管设置在缸体内部并固定在缸底,水流循环管套接在出水管的外围;水流循环管的下半段上设置细密的出水孔;
栏网水平设置在缸体内部将缸体内的空腔分成上下两部分,水流循环管的上端口穿过栏网表面,栏网上铺设鹅卵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内部设置栏网,然后在栏网上铺设鹅卵石,当进水管的水沿着缸体内侧流动,由于出水管在缸体内侧,因此随着水的进出,会在缸体内形成螺旋形水涡。同时,通过铺设鹅卵石,模拟野生环境,便于鱼类躲藏隐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采捕野生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培育过程中,实现人为模拟自然产卵状况下的培育,能够极大的缩短鱼类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从而提高人工培育繁殖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主要用于自然状况下繁殖场为螺旋形水涡处的野生鱼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底栖野生鱼类人工模拟繁殖用装置,它包括缸体1、上盖2、进水管3、栏网4、水流循环管5和出水管6,
上盖2为滤网上盖,上盖2盖在缸体1的上端口上,进水管3的出口对应于上盖2表面,进水管3上设置水阀3-1;
缸体1的缸底连通出水管6,出水管6处于缸体1内部的高度可调节;水流循环管5设置在缸体1内部并固定在缸底,水流循环管5套接在出水管6的外围;水流循环管5的下半段上设置细密的出水孔;
栏网4水平设置在缸体1内部将缸体1内的空腔分成上下两部分,水流循环管5的上端口穿过栏网4表面,栏网4上铺设鹅卵石。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栏网4通过支架4-1支撑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或二作进一步说明,水流循环管5的出水孔直径为3mm。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二或三作进一步说明,栏网4的网孔直径为1cm。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作进一步说明,缸体1高度为1m,水流循环管5高度为80cm,栏网4高度为10cm。
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3上设置水阀3-1,用于调节水量,使水流沿着缸体内侧流动时,随着水的进出,会在缸体内形成螺旋形水涡。缸体1为圆型,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取其直径为1m,高度为1m,内壁光滑;水流循环管5为排水装置中外围一相对粗的圆管,取其圆管直径15cm,高80cm;水流循环管5内部为直径5cm的能够调节水位高度出水管6,水流循环管5和出水管6在缸体1的缸底居中设置;栏网4用于模拟野生环境,上面铺设鹅卵石,便于鱼类躲藏隐蔽。栏网4由铁支架支撑,支架4-1高10cm,平面直径1m,栏网4的网孔直径为1cm便于水流通;上盖2取直径1.1m,与缸体外沿大小差不多一致,主要用于防止野生鱼类跳出和阻拦进水口树叶、树枝等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5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杂交鳢人工繁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污水处理功能的新型养鱼池